李克强为何6年来紧紧扭住这件事不放?

02.07.2018  09:50

6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在国务院小礼堂,这已是6年内第6次召开转变政府职能等有关电视电话会议了。而与以往不同,6月28日的这次 会议 是新一届政府首次召开的,不仅是对过去5年“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今后5年这项工作重点所进行的部署。

“‘放管服’改革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近年来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李克强总理开宗明义指出。

总理回顾过去5年时表示,上届政府成立之初,我国发展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货币量化宽松、财政赤字大幅增加的强刺激政策,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面对这种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方面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另一方面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放手让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系列数据表明,作为上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放管服”改革过去5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政府工作的一大“亮点”,帮助中国经济恢复了内生性增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李克强说,“转变政府职能任重道远,决不能有‘差不多’‘歇歇脚’的松懈思想。

总理在分析本届政府为何继续扭住这件事不放的原因时说,“放管服”改革是妥善应对风险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面向全球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需要。

李克强指出,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这项改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上届政府收官之年的“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明确提出“五个为”,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与这“五个为”思路相生相伴的,是今年的“两会”上,总理突出强调的“六个一”改革举措,即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而在6月28日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年“放管服”改革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即5年内要实现如下目标:企业开办时间从目前平均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商标注册审查时间从目前8个月压缩到4个月以内,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三分之一,其中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一半;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进出口通关时间再压减一半;不动产登记时间和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均压缩三分之二以上。

上述目标看似更加明确具体,却能带来大成效。以企业开办时间为例,这是世界银行评价一个经济体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此次会议要求将开办时间在现有水平上压减四分之三,无疑将会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一直是群众和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此次会议直面这一民生痛点,拿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求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

而为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李克强要求,要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3年内实现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满足地方普遍性政务需求,5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从“五个为”到“六个一”,再到明确提出未来5年的“任务书”,不难发现,随着“放管服”改革一步一步步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这项改革的路线图越来越明晰,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

诚如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的那样,“放管服”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他在此次会议上说,“放管服”改革越是深入,越会触及更多利益和矛盾,遇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将这项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