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教育工作关键词

02.01.2014  17:28
  一、治贫先重教    50亿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为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省财政教育支出坚持最大限度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在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二期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重大工程项目的同时,全省统筹安排50亿元资金,用三年时间从教学点开始,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已下达资金33亿元。根据《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新建农村教学点48个、小学174所、初中134所;恢复农村教学点594个、小学63所、初中9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达19304所,比2012年增加979所,其中,寄宿制学校4710所,在校学生649.3万人。投入的支撑,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改善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守住“保基本”的民生底线,让农村孩子不输在成长“起点”。      二、“”“”并举    “六严”措施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变相分重点班、节假日有偿补课、考试次数过多、公开按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个别地方滥用教辅材料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江西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实施“六严”措施规范办学行为:即坚持划片招生,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均衡配置资源,严禁分设重点校(班)和非重点校(班);减少家庭作业,严格规范教辅材料订购;合理安排考试,严禁违规组织集体补课;坚持正确评价,严禁层层下达升学指标;强化监督检查,严肃问责追究机制。同时,把《规定》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认定,督促各地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      三、对接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启动中职高职教育对接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从中职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纵向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现代职教体系。全省21所高职院校、55所中职学校参加了首批试点工作。省教育厅、工信委、科技厅、人社厅联合下达《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行业企业的优秀科技人员和高校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实现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与高等学校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行业企业科技进步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走出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路。      四、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竞相发展创一流   “2011计划”发展势头强劲,在首批10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运行基础上,今年,我省高校又新增10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提升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力推手。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遴选确定了100个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全省高校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达到9个,占全省总数的82%。高校设置和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新突破,全省本科高校从原来的24所增加到27所,全省博士培养单位总数由原来的4所增加到9所,硕士培养单位也由12所增加到16所。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取得新成绩,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经济学著作奖一等奖1项,另有7项成果获得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3个,1个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落户井冈山大学。高层次优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直接质谱分析”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届13名“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续聘和第二批17名“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聘任工作圆满完成,南昌大学刘耀彬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实现我省本土培养长江学者零的突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实现省校合作,省校合作的高校达到7所。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全省省部共建高校达到13所。      五、民生工程    教育资助体系更加健全   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奖、助、贷、免、补”财政教育资助覆盖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全年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约736万人,资金总额同比增加8.15%,达73亿元。获中央奖励资金1.68亿元,全部用于奖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好的地区和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17个国家试点县(市)均实现开学全面开餐,3783所学校9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益。社会助学融资渠道有效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校报到”资助项目筹集捐助资金503.6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新生6700人;新增设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个教育助学项目资金7540万元,惠及学生17460人。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达到普通学校的6倍,寄宿生生活费标准达到小学1200元、初中1450元。      六、师德为先    全面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我省退休教师龚全珍老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学习道德模范、推进教育发展的热潮在赣鄱大地迅速兴起。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为师之魂。这一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大力推进教师管理制度“五项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五项制度”。教师培养补充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托江西师范大学开展本科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首届招收1000人,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6741人,招聘特岗教师2990人,招募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960名,招收农村学校定向师范生3636人,接收407名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省任教;全年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30余万名,“国培计划”培训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18万人次,“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培训教师79554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呈现新面貌,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龚全珍以及聂水兰等20名“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和柏宗材等10名“最美乡村教师”。教师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财政保障全部到位,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标准较之前增加一倍,“边远地区”每人每月由105元提高到210元,“最边远地区”每人每月由180元提高到360元,总额达3亿元,惠及全省近9万名农村教师。同时,2010年至2013年,在31个项目县、600所农村学校兴建教师周转宿舍7000套,共投入资金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