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2014年江西统计资料第60期)

13.08.2014  10:27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方针,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主要环境指标总体良好,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但由于我省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压力将逐渐加大,建设和谐秀美江西任务艰巨。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一)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

 

  1、年度目标超额完成。2013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73.45万吨、8.88万吨、55.77万吨和57.04万吨,比上年下降1.9%、2.5%、1.8%和1.2%,四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有效控制工业排放。2013年,全省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9.33万吨、0.90万吨、54.38万吨和34.60万吨,比上年下降7.4%、11.9%、1.5%和1.9%,除二氧化硫外其余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

 

  3、工业污染防治投资大幅增长。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主要投入于废气和废水治理,分别投入10.42亿元和3.23亿元,增长492.9%和95.1%。

 

  4、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2013年,我省淘汰落后产能炼铁30万吨、炼钢15万吨、铁合金8.5万吨、铜冶炼30万吨、水泥300万吨、平板玻璃50万重量箱、造纸30万吨、酒精9万吨、制革50万标张、印染12600万米、铅蓄电池200万千伏安时。

 

  5、减排措施切实有效。2013年,全省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统调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73.74%;钢铁行业脱硫烧结机面积占烧结机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1.17%;水泥行业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到47.8%。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0.5万吨/日。加强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和环境监管工作,将南昌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控制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75%以上,其他设区市控制在65%以上。

 

  (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1、水环境继续改善。2013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为80.8%,达标率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2.8%,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省内26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长江、袁水和萍水河水质总体为良好。主要湖库Ⅰ~Ⅲ类水质点位比例为68.0%。

 

  2、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3年,我省创建6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7个省级生态乡(镇)、114个省级生态村。靖安县、婺源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星子县、安义县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截止2013年底,全省共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88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30处,县级145处,总面积1770.2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7.1%;“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区总面积10209.7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涉及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宜春、上饶、抚州7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

 

  3、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5.3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南昌、九江、鹰潭、宜春、吉安、抚州等6个设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已通过国家评审;49个市、县(区)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其中有9个县(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新建森林公园22个、湿地公园38个;新增通道绿化达标里程513公里。

 

  (三)人居环境总体较好

 

  1、城市环境方面。2013年,全省城市供水总量10.3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4%,污水处理量6.50亿立方米,增长2.1%;生活垃圾清运量338.05万吨,增长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16.25万吨,增长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28%,提高4.2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95.1%,提高0.7个百分点。

 

  2、农村环境方面。2013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8.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9%,提高2.5个百分点;太阳能热水器面积174万平方米,增长14.9%。

 

  3、声环境方面。2013年,全省总体声环境质量维持在良好水平,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较去年有所下降。全省城市区域昼间噪声54.0分贝、夜间噪声45.5分贝,声环境质量昼间二级、夜间三级;道路交通昼间噪声67.2分贝、夜间噪声56.8分贝,昼、夜间声环境质量均为一级;功能区噪声达标率94.3%,昼、夜间点次达标率分别为98.4%、90.1%。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压力

 

  (一)工业减排任务艰巨

 

  尽管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排放总量比上年有所增长,2013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6.82亿吨,比上年增长0.5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32.47万吨,增长0.9%;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1518.19万吨,增长3.5%。由于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消耗将保持增长态势,工业规模扩大的趋势和工业结构重型化特点加大了控制工业排放总量的难度,控制增量的同时还要持续削减存量,减少排放总量任务艰巨。

 

  (二)生活污染不容忽视

 

  201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分别提高0.002毫克/立方米、0.004毫克/立方米和0.004毫克/立方米。城市酸雨问题仍较严重,全省城市酸雨频率为76.4%。污水处理压力增大,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3.5%,但其处理量仅增长2.1%,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跌至81.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率均有增长,但垃圾数量的不断增长给城市周边环境造成一定隐患。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任务也十分艰巨,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外排废水废渣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水体和土壤安全的危害不容忽视。

 

  (三)环境改善任务艰巨

 

  一方面,全省在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化学品污染等历史环境隐患仍然存在。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加深。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享有良好环境的期待有增无减,对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任务艰巨。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推进和谐秀美江西建设。

 

  撰稿:陈梦捷

 

  审核: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