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年轻人成志愿者生力军值得欣慰
常住人口约为160万人的珠海,目前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是志愿者,越来越多的“红马甲”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志愿服务也成为了珠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选择。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8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总时长中,超过六成来自30岁以下年轻人的贡献。(《珠海特区报》2015年1月14日)
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是志愿者,说明志愿文化风气很浓厚,更说明了这是一个不缺少爱心的城市,让“德行城市”有了更着实的注脚,不求回报,甘于奉献,身影活跃在扶弱助残、救灾抢险、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这样的志愿者风景线格外靓丽。
而志愿服务也成为了珠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选择,更让人欣慰和骄傲,珠海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军,这给城市的青春气息融入了更多人文精神内涵,这也是更高境界的城市年轻态。
志愿者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是年轻人养生的科学选择,做志愿者首先对身体很好。乐者健康长寿,做志愿者乐在其中,以能够以帮助他人感到莫大的满足和快乐,自然心情好;荀子也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年轻的志愿者用做道德获得健康,也是健康养生的更高境界。
不可否认,一些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物欲和浮华,这和精神世界的迷失不无关系。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年轻人在满足了物质需要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除了对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遵循外,也更应该注重道德秩序,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无疑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乐园和归宿。
志愿者精神不仅是对个人的健康、健全成长和全面发展有利,更对社会的融洽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多做一些志愿者工作,年轻人自己的生命过程会更充实,更绽放;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越多,这个社会就越温暖,就越有道德的安全感,就越有文明的凝聚力。
不为贫穷而怨天尤人,不为贫穷而怠乎道,而是以豁达和乐观的道德形态积极面对人生,做一个志愿者不难,做一个“贫穷”的志愿者不容易,做一个经久和彻底的志愿者是一种境界,志愿者不问出身和身价,只要能够力所能及,就是好样的。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每个人成长路上的精神营养,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志愿精神的营养越丰富,肉体的健康和精神的丰盈就会更弥久。
人要生存,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源,不仅是肉体和物质上的,更需要精神能源,一个人具备了更高境界的精神能源,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正确方向,也就走上了人文正道。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是志愿者个体健康成长的消毒器,更是社会文明的加速器。有了志愿者,社会文明推进的步伐会跨得更大。
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呈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迈进,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志愿精神不是怜悯与施舍,也不是义务与责任。它本身就来自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论性别年龄,财富地位,专职兼职,它需要的,只是一种信念,一种动机。吸取了真善美的力量来支撑,它如此美好,如此强大,也如此令我们倍感珍惜和骄傲,但愿年轻的志愿者不断涌现,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