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登革热再现1例死亡病例 不少社区仍属高危
昨日,广州天河区环宇社区,环卫工人在植物上撒白灰粉。 南都记者 张志韬 黎湛均 摄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 高琪佩 通讯员 黄穗 省卫计委昨日通报,广州5日新增登革热病例1247例,累计达18192例,并再度出现一例死亡病例,来源地为荔湾区。至此,全省共出现6例死亡病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例是有轻微基础病的青壮年。截至6日零时,全省共累计报告21527例,新增1431例。
广州最新一期(10月5日)全市范围蚊媒密度评估情况显示,在海珠区南洲街后滘居委、黄埔区长洲街大园新坊、黄埔街公园西居委、天河区凤凰街凤凰居委等10余个监测点,依然发现蚊媒密度极高,属蚊媒传染病高度风险地区。
灭蚊多日不少社区仍属高危
广州市卫生局通报显示,前日全市疾控机构共对568个点进行蚊媒监测,其中219个点密度达到控制要求,监测点达标率得到一定提升。
同时,在全市范围开展的集中灭蚊行动多日后,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监测的各区蚊媒密度较高的2个点的数据显示,仍有10个左右的社区、村居蚊媒密度处于蚊媒传染病传播高度风险区。提示仍需进一步加强地区的灭蚊、清理蚊子孳生地工作。
根据国家和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地区只有当布雷图指数小于5或成蚊密度<2/人工小时,该地方才达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要求的达标水平。布雷图指数超过20以上或成蚊密度超过10只/人工小时,则为蚊媒传染病高度风险区。
5日的监测结果显示,黄埔区两个社区、天河、花都各一个社区,以及增城两个社区,布雷图指数均显示为高度危险区。白云、海珠、萝岗也有社区成蚊密度过高,亦属蚊媒传染病高危区域。
死亡病例中有一例是青壮年
“目前广州的死亡率和周边国家、地区比较起来,还是极低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死亡率为0.4%-0 .8%,而广州目前约为0.03%左右。市民不需要太过惊慌,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医学领域也要做好预防重症的宣传工作。”传染病防治专家、广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唐小平透露,广州死亡病例中,只有一例是有轻微基础病的青壮年。
专家提醒
出现高热5天以上最好住院
“现在的关键是要提醒居家隔离患者,尚未感染的市民,如一旦出现流鼻血、牙血、便血、人体自然腔道出血,或者身上皮疹扩大等情况,要立即就近接受住院治疗。给医学介入足够的时间,一旦错过,处理起来将比较棘手。”传染病防治专家、广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唐小平建议道。
传染病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尹炽标表示,综合现有的重症、死亡病例分析后发现,登革热病毒较容易造成一部分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截至昨日,该院在治重症病例8例,其中危重病人2例。
“随着患者基数日益庞大(已突破1.8万),登革热也不再仅仅导致老年群体出现重症、死亡。一些没有基础病的青壮年群体也应对疾病引起足够重视。”尹炽标建议,青壮、中年群体如被蚊虫叮咬后,出现持续性高热不退情况,一定不能自恃年轻而忽视、延误治疗。“出现高热5天以上,最好住院接受医学观察,不要门诊随访治疗”。他表示,现有的重症、死亡病例中就有类似情况存在,值得市民警醒。
他同时提醒,对于高热已退、处于恢复期的青壮年,也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最好能有一周左右的休息恢复期,如病情初愈就操劳过度,容易诱发一些少见的并发症如中毒性心肌炎。该类并发症一旦出现,患者容易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给医学救治带来许多不便。”
尹炽标表示,登革热仍属可防、可控、可治的状态。关键节点依然在于灭蚊,切断传播途径;临床上医患共同重视,减少重症、死亡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