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西海今秋可望开捕银鱼
初春的庐山西海风光旖旎,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下,一群群白色的小精灵正畅游觅食,这是庐山西海的主打水产品——银鱼。今年1月,又有1亿粒银鱼受精卵投放在这里,银鱼产量逐渐上升。今年秋季,禁湖休渔4年的庐山西海可望开捕。
急转直下 产量锐减
庐山西海属国家一级水质,这里原本没有银鱼。1997年,永修县引进客商江苏常州长江水产有限公司,在庐山西海人工投放太湖短吻银鱼受精卵,这是该湖首次投放银鱼受精卵。经过几年的繁殖后,2002年开始捕捞受益,其产量高、品质佳、市场价格好,给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000年至2006年,渔业部门通过对庐山西海的银鱼资源调查与研究,摸清了银鱼的活动和繁殖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捕捞方法。银鱼产量也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37.5吨(永修水域)、2003年的49.5吨,增加到2008年的210吨、2009年的260吨。参加银鱼捕捞的沿湖渔民每年约200人,银鱼项目平均每年为库区百姓带来约300万元的经济收入,搞活了一方经济。
2009年,庐山西海的银鱼产量创下新高。根据统计数据,当年我省银鱼产量为1418吨,其中庐山西海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余为鄱阳湖产量。因为秋季捕捞成了库区一景,庐山西海将观看渔民捕捞银鱼作为旅游项目推出。
丰收的喜悦持续了几年后,庐山西海的银鱼产量突然急转直下,让渔民和渔业部门猝不及防。2010年9月,又到了银鱼的捕捞季,永修县、武宁县渔业局经过近两天的试捕,发现往年丰产的银鱼行情惨淡。
天敌称霸 渔民滥捕
“尽管2010年年初,我们投放了7000万粒银鱼受精卵,而且饵料充足,但银鱼试捕量却少得可怜。一网作业两个多小时,仅能捕捞上半斤左右,不及以前的二十分之一。”武宁县渔业局负责人说,如此的产量意味着当年庐山西海银鱼接近绝收了。
省水产专家说,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很容易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存环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专家认为,因缺乏资金,庐山西海连续几年未进行人工增殖放流,加上银鱼的天敌红尾鮊、黄尾密鲴等野杂鱼数量急剧增加,致使银鱼数量锐减,种质严重退化。
除了天敌外,捕捞强度过大也是原因之一。据了解,由于庐山西海采取的是办证捕捞方式,渔民们为收回成本,利益最大化,捕捞不遗余力。
种群恢复 今秋开捕
从2010年开始,永修对庐山西海开展银鱼禁湖休渔,并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增加库区银鱼种群的密度,提高银鱼品质和产量。
2012年5月18日,永修县渔业局与江苏常州长江有限公司签订了第二个银鱼增殖放流的十年合作协议。当年下半年,向庐山西海水域投放了5000万粒银鱼受精卵,2013年4月9日,再次向庐山西海水域增投了1.1亿粒银鱼受精卵,2014年1月15日,再次向庐山西海永修水域投放了1亿粒银鱼受精卵。
为何不是投放种苗,而是受精卵?对此,省渔业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银鱼生命周期很短,产卵后很快就会死亡。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是银鱼的产卵期,但是,银鱼在自然环境下受精的成功率比较低,而采用外面引进的受精卵与本土银鱼卵受精,不仅成功率可大大提高,还避免了近亲繁殖。“只要水温合适,水质良好,10多天左右,受精卵就会成鱼苗。”这位工作人员说。
永修县渔业局局长凌继忠向记者透露一个好消息,经过连续4年禁湖休渔,加上增殖放流数亿粒银鱼受精卵,他们发现银鱼种群密度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年秋季,渔民可以开捕银鱼了。庐山西海的银鱼才不会重蹈濒临灭绝的覆辙,仍然是库区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凌继忠说。(徐黎明)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