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庐陵文化园背后的故事看吉安如何打造有文化品位城市

08.02.2014  12:45

庐陵古韵焕新城

 ——从庐陵文化生态园背后的故事看吉安如何打造有文化品位的城市

    当“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定位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精品中彰显,人们禁不住感叹,“这几年,吉安城真是越来越美了、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了!” 建成一年即跻身江西省十大旅游新景区,并成功获批为全国4A级景区。庐陵文化生态园,无疑是吉安城市建设中一张尤为大气精致的“文化名片”,为吉安城增添了气质美、“知性美”。

    “400万换回无价之宝”——秉文化自觉,使文化从书中读到、口口相传到人们可以感知触摸

    人们爱去庐陵文化生态园,百去不厌。不仅因为这里有山、有水、有鸟,更因为那些存储了文化记忆的照景、屏风、楹联等庐陵文物,总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吸引着人们去感受和触摸庐陵文化。

    人们惊叹这些文物的珍贵与魅力,但却少有人知道,这批宝贝背后的故事。

    一次在浙江考察学习时的发现令人深受刺激。那里的不少文物,正是来自江西、来自庐陵吉安。庐陵珍宝一件件流失,将来我们拿什么证明我们曾经有过那样辉煌的庐陵文化,如何教育我们的后人来传承庐陵文化?怀着这样的文化自觉与担当,市里专门派出专家组想方设法让这些宝贝“回流”。

    一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文物已流落到北京琉璃厂,并且要价不菲。专家组专程前往与对方谈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知吉安要建民俗园,是要为老百姓留住庐陵文化的箱底、延续庐陵文化的传承,对方被这份自觉、责任与担待所感动,终于决定以最低价格让出“心爱之物”。也是基于这样的感动,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将自己收藏的东西“廉价”让了出来,有的还利用自己的藏品办起了展示馆,以这样的方式积极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庐陵文化的行动中来。 这些珍贵的庐陵文物,将书中和口口相传中的庐陵文化,以物化的形式让人们直接感知和触摸,从而更真切地体认庐陵文化“耕读传家”与“文节俱高”等优秀精神传统的永恒价值。征集文物总共约花了400万元。市民们都说,这400万的价值将来可能是4000万、甚至4个亿,不可以用价值来估量。

    “从历史走来的文星塔”——追求建新如故,让承载着记忆的古物、古建筑散发新光彩

    在市中心城区,明万历年间曾建有文塔,后随着岁月变迁,塔址荡然无存。

    对于吉安人来说,这是深深烙刻在脑海中的一个文化记忆,是游子归途上的“灯塔”,是对庐陵文化与吉安历史的印证。

    多年过去,塔没了,这个记忆也就渐渐淡了,最终可能消逝。

    文化不能失忆,要留住历史足迹,传承庐陵古韵。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尊重历史、考究细节、建新如故的原则,在螺子山巅重建文塔(后命名文星塔),不仅仅是为了给吉安老百姓增添一处登高观光望远之所,更是为了传承庐陵文韵,希祈吉安文风更盛、民风更厚、民福更重。

    从历史中走来,更添当今之文韵。文星塔建成后,市文化部门从吉安本地的文人墨客和各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等当中,征集了数百幅反映吉安庐陵文化的书画作品,按照文哲、文华、文教等主题循级而上布设在文星塔内,既是庐陵学风的充分展示,又是庐陵文化的传承与丰富。

    传承文脉,吉安的城市建设特别注重对有价值的遗迹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注重恰如其分地丰富其中的文化内涵,既留下文化记忆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又让它们在新时期散发新的光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安在旧城改造中还特别注重“留旧、用旧”,将历史的、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哪怕是一块砖、一片瓦,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再“因物制宜”地运用到文化项目中去。文星塔、庐陵仿古街、庐陵民俗园的牌坊、条石、台阶等等许多物件就是旧城改造中收集而来。

    “带着文化香气的荷塘”——以绿色涵养,在坚持“八不八多”中实现文化与生态交相辉映

    以一种高度的自觉与认知,保护和延续自然生态的美好,以绿色生态涵养文化,这同样是对文化的敬重与传承。

    螺子山脚下的北湖,有一大片荷塘。每到花开的时候,满池的荷叶密密匝匝,一支支高洁的荷花袅袅婷婷。无论是从庐陵民俗园触摸庐陵文化而来,还是从螺子山上登文星塔而下,走过这里,总是特别地令人赏心悦目、静心提神,触发人们对历史、对文化的冥想。人们笑说,“这可是带着文化香气的荷塘。

    这片荷花可不是建园的时候新栽的。而是“”出来的。市规划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片烂泥塘,附近的老百姓在里面种上了莲藕和茭白。建园时,大家没有一股脑地推掉填平,而是小心地保留下来,巧妙地修整和完善,成就了今天的荷花塘。

    “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能保留的最大限度的保留,注重把现代化的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域、大生态绿化,与体现和展示庐陵文化的亭台楼阁、仿古建筑等等相结合,让文化为生态增辉,让生态涵养文化。目前,庐陵文化生态园区绿化率达90%以上,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等水淹区抢救性移植的大(古)树近500株,栽植红豆杉、楠木、竹柏等珍稀濒危植物3000多株。

    文化成景,景即文化。游览庐陵文化生态园,步移景换中,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来源: 井冈山报 记者蒋阿平、见习记者曾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