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对雾霾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空气质量出了问题,需要反思过去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只有用雾霾倒逼着人们去重新认识。对轨道交通的重新认识,就是一个证明。
这次大面积空气严重污染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150万平方公里污染地区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安徽、辽宁等地。这些地区中小城市非常密集。
从交通运输工具看,这些地方以汽车为主,其次是铁路、民航。很多中小城市近年来积极开拓航空市场,大造飞机场。目前,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飞机场都缺少环境评估,尤其是对飞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飞机是个“油老虎”,一架大型飞机一个起降就是4吨油,一个中型飞机起降是一至两吨油。这些污染物排放在低空,成为一个黑锅盖,飞机起降越多,黑锅盖越大。比较而言,现在的电力机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从现在起,国家应当严控中东部地区的飞机场建设,适当加大高铁投入和建设。高铁已经实现时速300多公里,未来可达到500多公里。如此说来,1000公里方圆以内的地方,三四个小时高铁可以到达,就不需要搞飞机场了。搞好高铁与民航的合理布局,让铁路承担更多的中短途运输,对于减少雾霾排放有极大的作用,更加利国利民。
除了中小城市之间加大加密高铁联线交通外,城市内的轨道交通也应当大力提倡,合理布局。昨天读报,看到一则北京首条“空中小火车”拟今年开工的消息,甚为欣喜。这是本市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起于石景山福寿岭,止于丰台花乡,共设21站,全长近25公里,预计明年建成通车。据介绍,这个“空中小火车”时速可达60公里。轨道交通的优越性,不仅仅是便捷,而且运输人员比汽车、飞机多,特别是排放污染物少。我们预祝“空中小火车”为北京减少雾霾早日建成发挥作用。类似这样的“空中小火车”,北京还可以多搞几条线路。“空中小火车”加上地铁,用尽可能多的轨道交通替代汽车交通,这应当成为北京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
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也有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个人以为,北京轨道交通最大的败笔是机场轻轨。按道理说,修了一条从东直门到机场的轨道交通,如果像地铁一样发挥作用,可以把机场高速路上的大部分汽车载客运输替换下来,结果怎么样呢?结果不怎么样。大部分人机场往返仍然是乘坐汽车,机场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连平分秋色都做不到,从最初设计、功能定位上就出现了偏差。请想一想,如果这条机场快轨能够分流大部分乘车往返机场的人,将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贡献。
正写本文时,手机飞进一个微信,上有一张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北京娱乐信报图片,报道北京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防治污染,其中有科学发展·交通一项,11条轨道交通线建设。多少亿投进去了,作用似乎有限,我们不该找一下原因吗?(苏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