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不允许留级”亟需因材施教跟进

11.04.2014  12:18

  贵州省昨日出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其中明确实行学籍“一人一号”终身制、“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等内容。(4月10日《贵阳晚报》)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所以,不难看出,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不是走过场,也不是摆样子。

  贵州省教育部门规定“不允许留级”,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从根本上而言,通过“禁止留级”的强制性规定,可以最大程度节约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督促学生将精力用在学习上。但是,学生也分三六九等,能力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言,不留级的规定自然会使他们在学习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在明确的规定面前,亟需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找到成长的方向。

  肯定的说,如何在“不允许留级”的硬性规定面前,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配套的帮助,让他们跟上其他学生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义务教育并非精英教育,不可能将学生都培养成“优等品”,其落脚点还是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平台。现实中,很多学生的成绩不佳,可能是学生对某些知识不感兴趣,还有可能是由于老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不同的情形,则需要不同的对待,以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真正让不同的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现实中,学生留级,也往往面临着心理压力,而且还会遭受其他学生甚至老师的别样看法。由此,单纯的依靠留级,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很多事实也恰证明了这一点。“不允许留级”的规定,虽然很多人对此持有反对观点,但是在教育质量至上的当下,这种方式对于鞭策学生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只要找准不同学生落后的症结,并辅之以相应的教育方法,用因材施教的思路补强不同学生的短板,对于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