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市长“实话实说”只因责任“脱缰”
“我们的水环境面临挑战,COD(化学需氧量)全国环境容量承受能力是740万吨,但是全国第一次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实际排放量有3000万吨;氨氮环境容量不到30万吨,但我们实际排放量达到179万吨,都是好几倍的差距。”5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6月3日《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的说法,某沿海发达城市的市长竟然认为,“地下铺设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呢!”多么荒谬,多么不负责任!但是,这种心态其实代表了很多地方官员的想法,只不过这位市长说出了实话而已。
仔细想想,官员“实话实说”,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对于官员自身升迁提拔而言,政绩是摆在首要位置的,不管是高楼大厦、道路设施,其都都是“面子工程”。“面子工程”做好了,自然会赚取更多的政绩好评,提拔也会水到渠成。而像治污这样的“里子工程”,即便干的再好,也难得博取他人眼球,官员自然对之冷眼观之。
另一方面,对于治污问题,并没有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靠在一起。治污不力的责任依然存在“脱缰”状态。现实中,“流水的领导”较多,官员的去留如同“蜻蜓点水”,很难在短时间内作出一番成绩。污染问题,通常是遗留问题,上一任领导解决不好,下一任领导也很难打起精神“啃骨头”。不管治污效果如何,对于官员而言,都是无关痛痒之事,很少有官员因此而被追究相关责任。
由此,正是官员责任的“脱缰”,才最终导致了治污流于形式,只是出于应付和敷衍。在这种语境下,官员说出心中的实话,也就成为了一种正常现象。从这个角度而言,若要真正解决污染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给地方官员套上责任“枷锁”,让他们在头脑中对治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官员的升迁提拔,政绩标准不应该只是注重“面子工程”,类似于治污这样的“里子工程”,也该予以充分重视。而且,对于治污不力的官员,更应该严格依照党纪国法,对其进行约束和惩处,督促他们积极参与污染治理工作。
坦白而言,市长的“实话实说”,让我们看清了治污所面临的瓶颈,更读懂了官员奶脑海中所不断追求的政绩观。这也就为我们提了个醒,强化官员治污责任,真正让官员的进步发展与治污责任挂钩,才能避免目前的责任“脱缰”状态,真正让治污成为地方官员的心头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