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新校车撂荒成公厕需自我担责
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有个芷胜庄村,与一般村落并无二致,但村里齐刷刷停了52辆崭新校车,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这片鲜亮的橙黄色老远就能看到,显得格外扎眼。(8月28日据新华社)
崭新的校车,却不能投入使用,只能被闲置浪费,令人唏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根据报道来看,商会购买校车的本意,是想为当地的民工学校提供接送服务。但在现实操作中,却遇到了障碍和波折,很难将校车投入使用。其实,52新辆校车撂荒并成为公厕,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背后的责任应由商会自我承担。
不难看出,商会购买校车的冲动,并非当地学校或教育部门的失职,而是商会自我决定的。虽然,这种决定,有当地农民工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教育部门的“诱导”,但是购买校车无法运营的责任却在商会自己身上。说白了,商会购买校车运营,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一种市场行为,是投资手段。那么,既然是市场投资,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商会,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校车撂荒,表面上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本质上则是市场投资行为的正常反应,并不值得过度解读。
仔细分析,商会在投资校车方面,却显得有点失去理智,走出了一步臭棋。一方面,商会没有经过详实的调查研究,看看当地校车缺口有多大,就冒然决定购买大批量校车,必然会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购买校车是一回事,校车运营又是一回事,并不是购买后便可以随意使用。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使用校车应当取得许可,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能取得使用许可,这些校车只能被闲置,面临“车在囧途”的尴尬。
根据教育部门的说法,他们也曾经组织过调研摸底,最后的结论一致认为,当地近年重新划分学区后,学生的交通半径减小,对校车的依赖程度也相应减弱。然而,在该结论作出之前,商会就已经主动行动,打好了“提前量”,大规模的采购了校车。不难看出,商会的态度积极,并没有等到详实的调查材料成型后再作出是否购买校车的决定。由此,单方的投资行为,没有听取可行性的建议,就应该由商会自己为损失埋单。
说到底,作为商会,将心思只是放在投资行为上,没有对市场作出正确的预判。同时,又没有厘清校车上路的法律程序,注定了校车只能被撂荒。不过,作为商会,应该汲取经验,不妨将眼光看远一些,看看哪些地方还存在校车缺口,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要再让校车继续闲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