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疯狂择校演绎现代版“孟母三迁”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鸿沟,使得家长们择校热度不减:购买天价的学区房,托关系入读优质学区的小学来获得学籍,甚至不惜重金海外择校。(3月16日中新网)
“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述了孟子年少时,母亲为了使他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最终,孟母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并认为“这正是适合安顿我儿子的地方。”孟子最终成为了圣贤。
说到底,如今社会上涌现的择校热,也是当今父母演绎的现代版“孟母三迁”故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最优越的生长环境,这也符合人之常情。毕竟,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根本上来看,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在教育环境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人才。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其实,在现实语境下,只能确保教育鸿沟在宏观上被拉平,而在微观上却总在一定差距。教育资源的配置,即便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学生就近入学,但却不能阻断家长购买区位优越学区房的热情。购房是自愿的,正因为“就近入学”的规定,才让家长们的购房意愿“随学校逐流”,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家长为孩子择校而疲于奔命,本质上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导致的,只要教育资源还存在差距,疯狂的“逐校”大战就无法避免。然而,我们也应当允许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差距,这是教育资源竞争的结果。比如,在欧美国家存在诸如哈佛、耶鲁、牛津等名校,也存在很多“野鸡”大学,本质上就是教育资源优胜劣汰所导致的。
疯狂的择校热,实质上就是现代语境下的“孟母三迁”,并不需要过度的解读和审视。对于孩子培养,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选择意愿,只要遵守相关规定,即便让孩子“为校多迁”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