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情况及成果简介

19.11.2015  18:29

      编者按: 我校201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就回归大学教育本位、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形成共识。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今天,本网专题介绍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一、专业建设现状
      会计学专业,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校1982年举办的原核工业部财务人员培训班。1997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生, 2005年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取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4年取得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予权。成为我省为数不多的具有会计学本科、研究生、专业硕士多层次办学的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不断发展。2004年“企业管理”获“十五”省级重点学科,同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品牌专业, 2012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1个。
      会计学专业,按照《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坚持行业与区域并重、基础与特色相融的“双轮驱动”战略,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核地军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完善。目前,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10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资格等有从事会计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12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
      会计学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共计463人。校内建设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手工做账实验室、财务决策平台、证券投资模拟等专业实训室,校外建有各级各类实习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先后为核地军工系统和地方企业培养输送近千名毕业生。因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下得去、吃得苦、学得快”,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的一志愿率及就业率位列我校及全省的前列。已初步形成了招生、教研、实习、就业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二、专业建设成果
      (一)教学与科研成果方面
      近四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会计学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11篇,主编参编教材12部。其中,《中级财务会计》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江西省第五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在2014年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统计学原理》教材获江西省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0项,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申报并获批教学团队、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等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项,获“会计专业实验课建设与实践”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
      同时,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3篇,20篇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为156次,出版专著6本,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西省社科规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共27项
      (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技能竞赛方面
      近四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教学与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总决赛、江西省大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全国和省市比赛中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国家三等奖3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7项。
      (三)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根据省毕业分配办的统计数据,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3年91.58%、2014年96.89%、2015年95.65%),均位列我校各专业前列,在江西省同类专业中也属于较高水平。考研率逐年提高。
      三、专业特色
      (一)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规范教育+特色培养”的总体思路,构建“基地化布局、行业化联盟、国际化合作”的办学体系,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地军工行业为特色、具有国际化办学意识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核地军工行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与管理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二)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以精、特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照“重基础、强实践,多层次、求创新”的原则,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以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导向,融入核地军工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新兴元素,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满足厚基础、宽口径、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遵循“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立足江西、服务行业、培养多样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建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业与综合”相衔接的实践体系,打造以“产学研平台和实习基地”为支撑的实践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人才创新能力
      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指导,并参加产学研横向课题,强化在导学过程中的“重导重学”、“导学结合”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阶段的转变,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
      四、未来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提高教研、科研层次和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提高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加快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进程。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