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开全国先河,创造性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
今天(6月25号)是第25个全国“土地”日。保护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江西开全国先河,创造性地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今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旱改水工程正在全省有效展开。江西台记者刘崇智、占伟报道
(出水渠流水声,压混)
今年汛期,雨水格外多。彭泽县芙蓉农场留守妇女闻丹看着水渠内的哗哗流水滋润着田间水稻,喜上心头。过去她承包40亩旱地种棉花,一见下雨就担心(出录音):
“以前不成片,雨水多的时候,排不了涝,要淹一、两天。必须要请人工,花劳力很多。一个女的在家种40亩地,非常吃力。”
通过旱地改水田,土地统一平整,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闻丹将棉花改种为经济价值更高的水稻,收益大大提高(出录音):
“现在全部是机械化操作,每亩田比过去种棉花增加1千块钱收入。”
今年起,江西率先在全国开展“旱地改水田”工程,摸索出了一套“旱改水”系统方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余江县建立耕地流转台帐,避免土地整理前和整理后村民之间发生矛盾,这为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蔡国华减压不少。(出录音)
“你不流转过来,我家是一亩地,你可能从这里做个沟,那我只有八分地,那我以后这两分地从哪里拿?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不管怎么样你还可以一亩地还给我,那就没关系。”
工程质量是“旱改水”的生命。我省在考核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基础上,创新办法增设了“质量平衡”考核。余江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张银芳望着刘垦场520亩“旱改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感到欣慰。(出录音):
“经有关部门质量评估检测,地力等级为二到三级,新增耕地的排灌率达到92%以上,土壤适宜水稻生长。农民下田就能耕种,秋天就有收成。”
江西作为建国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坚守4300万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然而耕地占补平衡中经常存在占优补劣等现象,虽然耕地数量上维持了平衡,但是难以掩盖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现实。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负责人袁胜国算了一笔账(出录音):
(旱改水2)
“我们省新增建设用地每年都在30万亩以上,占用耕地大概12万亩,其中耕地中的水田数量占到了将近一半,虽然我们这几年通过土地开发补充了一定数量水田的面积,但是与占用6万亩的水田相比较,还有差距。”
目前我省旱地面积约有870万亩,其中不少旱地具备改造为水田的潜力。省国土资源厅已制定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出录音):
“江西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旱改水工程20万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既保数量更保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