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异育银鲫“中科3号”

28.02.2014  11:55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科院水生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急速体系等项目的支持下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水产养殖品种新品种,审定编号:GS-01-002-2007,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异育银鲫(♀) 与平背型(A系)异育银鲫(♂)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

  “中科3号”属底层鱼类,体色银黑,鳞片紧密,食性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好各种商品饲料。此品种具有很强的抗逆性,遗传性状稳定,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碘孢子虫发病率低、成活率高等特点,在养殖生产中显示良好的经济性状。既能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放养,也可在河沟、池塘等小水面养殖,且池塘单养、混养均可。 “中科3号”生长速度较快,出肉率高,比高背鲫生产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一般当年苗种可长到200-250克,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0余克。备注:异育银鲫它是以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交配所得的子代。异育银鲫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1.52倍,比白鲫快0.44倍,而且1龄鱼前期体长增长较快,后期以及2龄异育银鲫体重增长较快,以后体长和体重增长都变慢。当年的异育银鲫最大个体可达23.4厘米,体重360克,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异育银鲫的鱼苗初期阶段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种类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为主,随鱼苗个体的长大,以食大型浮游动物为主,以后就变为成鱼的食性。异育银鲫成鱼的食谱很广,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水体中大型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水草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如豆饼粉、菜籽饼粉、麸皮、米糠、豆渣、糟渣及配合饲料,也喜食动物性饲料。


    附件下载:    '+sName[0]+''); for(var j=1;j                             '+sName[j]+''); }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