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苏区精神 再创“第一等工作”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苏区精神内涵,深刻地阐明了苏区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斗转星移,穿越将近一个世纪的风云,苏区精神依然在老区人民心中闪烁留存,并且历久弥新,历久弥坚。
如今,赣南儿女正以苏区精神为动力,以“三送”工作为切入点,抢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锐意改革,以苦干实干、奋发有为的风貌,争创一流,加快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赣南大地上,一幅绚丽的时代卷轴正在徐徐展开。
风气改变:作风好了方向明了
“过去干部下乡‘动嘴’,现在干部下乡‘动手’,真乃风气大变样。看到干部群众亲如一家,心里感觉特别温暖、骄傲。”
赖裕文的温暖,来自赣南干部作风的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负担轻了、收入高了、生活富了,但干群关系却疏远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持之以恒转作风、正风气。赣州在“三送”工作中找到了破解作风难题的答案。
建章立制,构建直接、常态、全覆盖机制,“三送”工作目标日臻完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18个县、市(区)都设立了“三送”信息服务中心,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信息服务网络,畅通了社情民意,提高了工作效率,让群众实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急事有人办、难事大家帮”。
转作风,建章立制是基础,抓落实、敢动真碰硬才是关键。
2011年1月起,赣州市以“三送”为契机,持续3年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掀起了一场整治作风效能的“风暴”:从“小事”抓起,对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网上炒股、打游戏,窗口单位找不到人等现象聚焦“亮丑”,将暗访拍摄的干部作风问题制成专题片,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播放,还选择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目前,累计有659名机关工作人员受到效能责任追究;瑞金市工商局原局长因抓“三送”工作不实,2013年2月被免职。
持续开展的干部作风“治庸、治懒、治散”,把干部从酒桌推向书桌,把精力投入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去。一场转变服务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变革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转变作风,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年的探索实践,“三送”工作目标不断聚焦瞄准:从全力推进土坯房改造,到凝聚发展正能量,找到苏区振兴发展突破口。在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赣南确定了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和文明创建等工程,作为“三送”工作的具体抓手,使各级干部目标明确,群众有盼头。
“三送”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下派干部共撰写党性分析材料2.6万份、民情日记63.27万篇,不断把“三送”活动的获益转化为行动,有力促进了全市党风政风的好转、社会风气的净化。
如今,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号角中,广大党员干部正以争创一流的精神、抓铁有痕的作风,争做苏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把赣南苏区打造成“作风建设模范区”,再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
民生改善:环境变了群众乐了
“又是一个下雨天,在通往小学的水泥路上,孩子们撑着一把把雨伞高高兴兴去上学,再也不用担心鞋子会陷到泥巴里。”
刘爱建的放心,来自赣南创新思路抓民生。
有数据显示,赣州目前有60多万户农民居住在土坯房里,约19万人仍生活在深山区、库区或地质灾害频发区,42.2万人靠国家低保补助生活,人均教育、社保、医疗支出分别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1%、67%和77%。
“回应群众期待,民生摆在首要位置!”赣州市委、市政府发令,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办好民生实事,新增财力重点倾斜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很快,全市上下发扬苏区精神,以“三送”工作为抓手,突出抓好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积极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省、市、县三级开展定点扶贫,实现贫困村扶贫工作全覆盖。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库区渔民上岸工程和深山库区移民进城进园集中安置试点,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实现干部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
在过去一年,赣南广大党员干部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扎实推进100件民生实事——
完成30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建和维修加固;
实施85.36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公路2500公里,改造危桥160座,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4.5%;
…………
一连串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得力于“三送”干部注重解决出行难、喝水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突出民生问题,积极回应群众热切期盼。
“是你们的关心,让我们告别了自带开水上学的烦恼,卸下了绑在书包上的水瓶,可以轻轻松松地上学去,真好!”信丰县大阿镇民主小学的学生们在给“三送”干部的感谢信中写道。
加快推进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敬老院、一所规范化公办幼儿园等民生工程;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在“赶考”小康路上,赣南率先跨出了第一步。
改革发力:后劲强了发展快了
“多年来,全市干群苦干巧干,经济建设一路飘红,赣南与以‘昌九’为中心的赣北遥相呼应之势有望快速形成。”
赖伟国的期待,来自赣南干群协力奋进。
在后发赶超、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振兴发展重点任务,充分用好苏区振兴战略赋予赣州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力争更多改革在赣州破题开篇、创造经验,加快落实27项试点示范事项,使赣州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赣州被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全国唯一的稀土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城市、稀土矿产地储备试点城市、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
——赣州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获得省部支持,省部共建江西理工大学获批;
——赣州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赣州开发区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
…………
苏区振兴,出路在改革,希望在改革。在先行先试的路上,赣南只争朝夕,争当改革排头兵,迈出了坚实步履。目前,赣州正积极打造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旅游扶贫、统筹城乡发展、金融综合改革创新、生态文明等6个领域试点示范,推进赣南苏区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擦亮服务名片,加快与发达地区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无缝对接”,避免落户企业迁入后“水土不服”。
赣南苏区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全市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建设发展“高地”,让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大型民企入驻赣州,众多百亿元项目接连落户红土地。201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其中12个县(市、区)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过20%,9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
一串串飘红数据,凝聚着赣南人民艰苦奋斗的汗水、真抓实干的智慧。
如今,赣南干群正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赢得发展的主动,以创先争优的激情推动改革的跨越,让赣州这片浸染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区中的特区”。
在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征程上,赣南正朝着“小康梦”策马奔腾。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