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滴滴出行” 不妨先泼点冷水
值滴滴打车上线三周年之际,今日滴滴打车宣布品牌全面升级,“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同时启用全新Logo——一个扭转的桔色大写字母“D”,同时亦推出新版APP“滴滴出行”。(中新网9月9日)
2015年9月9日随着“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滴滴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已完成全方位出行的初步构建,未来的日子“滴滴出行”将朝着全面覆盖出行方式的发展方向。
对大多数手机终端打车用户来说,“滴滴打车”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作为中国知名的一款免费打车平台,“滴滴打车”是一款深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如今伴随着“滴滴打车”的更名和全面升级,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滴滴发展的迅猛,主要借助于国内手机互联网业务的普及,另外与其他“打车”应用相比,滴滴对乘客和司机的减免、补贴和返现等大手笔投入,使得滴滴逐渐成为多数打车乘客的首选。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让滴滴在打车市场的领军地位更加的坚实。
“滴滴出行”的出世预示着未来滴滴将朝着“一站式出行平台”的路上更加大步的迈进。但笔者认为,在滴滴向“一站式”转型的同时,有些问题也应该尽快解决,这样滴滴未来构建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才能全方位发力,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专车”问题的合法地位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国家和地方的交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对“专车”下达统一定义。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表态直接使用“专车”一词,承认“专车”的积极意义。但这次表态却让部分交通从业人士有些摸不着头脑,也让已经宣布“专车”违规的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地方与中央对“专车”意见的相左,更让“专车”之争日趋白热化。
其次,领域涉及面广,“滴滴出行”可能要面对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局面。从打车专用平台到“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仅用时三年,虽然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但是滴滴的步伐迈的也实在太快。在出租车、专车等运营中出现的诸如私家车非法营运、挑客拒载、乱涨价收费、恶意的抢弃单等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滴滴就把目光调整到“一站式”,消费者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认可和支持,笔者认为还是个未知。
最后,“滴滴出行”的出行市场霸主地位,是否会导致行业垄断。在当今市场上与滴滴同台唱戏的企业还大有人在,但是能与之分庭抗争的企业几乎没有,滴滴的出行全方位构想,将使滴滴的劲头更加生猛。如果滴滴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会不会不利于出行市场的平衡,产生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效果,不得而知。
滴滴作为中国服务大众的接地气的民族企业,对于滴滴的未来发展,笔者和其他人一样还是颇为看好的。但也正是因为看好,笔者才会打内心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滴滴能够迈开步子的同时多回头看看,这样才能让滴滴站的更高,走的更远,成为民族的骄傲,世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