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共和国“核司令”
程开甲院士
50年前,中国西部的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50年中,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中国核武器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曾成功地主持了我国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人们习惯称这位大科学家为“核司令”。
□人物简介
程开甲
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主要贡献
◎在国内率先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在多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
◎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
◎开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促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钱三强亲自点将进戈壁大漠
1931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这所教会学校培养了包括陈省身、李政道在内的10位院士,在此他接受了六年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思维训练。初二时,他要“发明”水循环驱动的大船,想法幼稚,但老师姚广钧还是要他再多动动脑筋,精心呵护他敢于想象、敢于“发明”的童心。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在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等大师的指导下,他从学业到科学精神,都接受了严格的训练。
1946年,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推荐,程开甲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M。玻恩教授的学生。玻恩一生共带过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位中国学生,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昆、程开甲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我国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曾出任中国核试验总负责人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回北京,程开甲在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历任核武器试验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兼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所改为研究院后,任副院长,直至1977年。
在大漠戈壁的20多年间,程开甲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成功地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他参加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而据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英苏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
此后,程开甲在核试验任务中又不断取得新突破。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自封”,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均获得成功。
京华时报记者梅天一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