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又响弹棉花:江西于都传统手工棉被新生记

29.01.2016  12:41

  新华社南昌1月29日电(记者郭强)春节临近,再加上寒潮来袭,这段时间,谢普兴“”里的棉被走俏,每天交易额都在万元以上。

  “订单比平时翻了一番,一天都能卖出好几十床。”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盛况”,谢普兴的言语中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江西于都曾以“三锤三匠”获得“民间手艺之乡”的美誉。岭背镇的弹棉槌是“三锤”之一,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弹棉被的手艺人,但受地域限制,好棉被也难逃脱“巷子深”的困境,岭背人身负好手艺却只能世代受穷,很多人不得不改行不再弹棉被。

  2012年,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岭背人谢普兴感受到“网购潮”的兴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家开了一家网店,帮父母在网上销售棉被。

  令他惊喜的是,睡惯了羽绒蚕丝被的都市人并没有忘记那些远逝的味道,传统的手工棉被甫一“触网”,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从过去的“有产品无市场”到现在的“有市场缺产品”,谢普兴面临着新的烦恼。而此时,恰逢我国将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推开,谢普兴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为什么不能带着乡亲们一起在网上卖棉被脱贫致富呢?

  有了想法就要行动。2015年,谢普兴着手成立了手工棉被行业协会,吸引了108名会员参与,其中90%以上是贫困户,协会对产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谢普兴告诉记者,协会成立至今不到1年时间,但已经销售手工棉被1万多床,是上年全镇手工棉被销售总量的3倍以上。“如今,互联网+手工棉被,已经成为我们这里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很多人又重拾老手艺,忙得不亦乐乎!”他高兴地说道。

  记者采访发现,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不仅开辟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而且在当前经济下行背景下,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江西,2015年,全省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180%,根据规划,到2017年,江西将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500亿元。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民摆脱了本地市场的局限,对接了广大市场,找到更大的赢利空间,并以此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谢普兴说,当前,农村很多人对电商还不够了解,推广起来比较困难。“2016年,我要继续努力,让更多乡亲相信网上卖东西也是真实的,不出远门也能挣大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