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卫为文艺家的红色情怀“点赞”
1月20日,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暨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强卫听取了江西省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的精彩发言后,特别为文艺家的红色情怀鼓掌“点赞”,他要求全省文艺工作者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在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上发挥优势、作出贡献。
身患重病依然在床上坚持创作的红色题材剧作家温何根,他的动力来源于信仰。他在发言中说:“楚国灭亡了,屈原的《离骚》还在;南宋灭亡了,岳飞的《满江红》还在;红军走了,苏区人民的信仰还在。我的红色题材创作动力来源于苏区这段历史,来源于苏区精神,来源于苏区人民的信仰,来源于我与苏区历史独特的‘血缘关系’。”
戏称自己为江西“土产”文艺工作者的我省著名画家蔡超,他的全部才能,都深深扎根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蔡超在发言中说,为画革命历史画,几乎跑遍了江西东南西北几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睡茅草屋、盖稻草被、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访问了不少老赤卫队员、老红军战士,知道了什么叫为革命前仆后继,什么是人生信仰,这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磨炼和养育了我的性格以及对艺术的忠诚。
强卫为温何根、蔡超的红色情怀和创作而感动,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点赞”。强卫深情地说,两位老文艺家的发言,浸透着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感情;两位老文艺家的成功之路,汲取的也恰恰是源自江西这片红土地的力量。生活在红土地上的江西人,不仅要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而骄傲自豪,更要自觉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在这一点上,江西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希望大家深入挖掘我们党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优秀作品,在弘扬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上发挥优势、作出贡献。(记者 刘 勇 游 静)
江西省委中心组学习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言观点摘登
总书记重要讲话是一场“及时雨”
江西省文化厅厅长 郜海镭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体现了对文艺工作的尊重、信任和期待,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文艺园地有幸沐浴了一场“甘霖”。这场雨,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需要文化支撑、文艺兴盛的历史征途上,立意高远、视野恢宏、指向精准。这场雨,打在艺术充当市场的奴隶、沾染铜臭气的不良倾向上,这种“点穴式”的批评,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这场雨,扫除了文艺工作者胸中的雾霾,擦亮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双眼,谆谆教诲、殷殷期望,让人心悦诚服,感人至深、动人心扉。
在自觉的文艺坚守中把握文艺创作的根本路径
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杨六华
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继承与创新等重大关系,体现了我们党对文艺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多出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基本遵循。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既是文艺百花园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其他门类文艺作品重要的传播载体和表现形式。促进文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责无旁贷。
文艺界出现的问题是世界观出了问题
江西省文联常务副主席 汪天行
文艺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如书的印数决定作者的版税、出版社的码洋多少,电影的票房决定制片人利润多少、演员片酬多少,网络小说即时所得到的点击率决定了写作者的基调和小说情节的设置、人物命运的走向乃至语言的风格。于是出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及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投机取巧等乱象。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损害文艺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广大读者和受众的心灵,对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动漫工程师 卢 军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也深知,要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打造出感染人、激励人的优秀动漫作品。动漫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基于对青少年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动漫创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传递正能量为宗旨,始终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创作了国内首部以明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为蓝本的原创动漫片《天工开物-开心岛》等一批动漫原创精品。
对老百姓的感情磨炼了对艺术的忠诚
画家 蔡 超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画革命历史画,我几乎跑遍了江西东南西北几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睡茅草屋、盖稻草被、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与农民老乡一块生活,虽然条件有点艰苦,但很受教育,了解了民情,了解了社会,访问了不少老赤卫队员、老红军战士,知道了什么叫为革命前仆后继,什么是人生信仰,这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他们对党对革命事业的纯洁忠诚,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对老百姓的感情,磨炼和养育了我的性格以及对艺术的忠诚。是人民教育了我,培育了我,这也是我至今毫不动摇的坚持主旋律创作的思想根源。
创作动力来源于信仰的力量
红色题材剧作家 温何根
我利用三个月在化疗床上打点滴的时间完成了《永远的歌谣》的构思,此期间能不能战胜病魔还是一个未知数,我并没有想到非要亲眼看到这个戏搬上舞台,觉得能留下一个提纲也好,即使死在戏剧情境中,也是一种境界,这是我生命赖以存在的形式。我真说不清我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后来几位记者来赣南老区采访后,发表了长篇通讯:《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文中引用了我几句话:“楚国灭亡了,屈原的《离骚》还在,南宋灭亡了,岳飞的《满江红》还在,红军走了,苏区人民的信仰还在。”至此,我渐渐认同了,我的红色题材创作动力来源于苏区这段历史,来源于苏区精神,来源于苏区人民的信仰,甚至是来源于我与苏区历史独特的“血缘关系”。(记者刘 勇、游 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