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纲领:强迫手机交出去,何愁学生不抬头
学生上课玩手机之弊逐渐受关注。11月25日新华网和《广州日报》分别报道了江苏大学和苏州大学开展的由学生干部发起,上课“人机分离”的活动。结果江苏大学学生“上课前几乎都自觉交出手机,课堂气氛好了不少”;苏州大学部分学生表示“隔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就浑身不舒服”。11月26日《楚天都市报》也调查到武汉地区有高校推“无手机课堂”,将学生上课玩手机与平时成绩挂钩,且运行良好。
科技的发展,让手机成为各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正如一位资深教师做过的统计:2012年有“超过60%的初中生和90%的高中生都携带手机”,而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且功能齐全,上课带手机也是常事。学生拥有手机既方便沟通又可用于娱乐消遣,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趋势不可避免。
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手机在课堂使用弊端明显。相较于听讲需一定知识积累和思考,手机提供的各种信息简单又充满诱惑,自制力差的学生会因玩手机而分心。同时再好的教师授课都会出现众口难调现象,玩手机可成为那些对课程无兴趣同学的“好去处”。当大部分同学都玩手机时,其“传染性”极强,上课认真的同学也难保不受影响。从教师的角度看,无论课讲得多好,都会有同学玩手机,这无疑会打击他们备课的积极性,尤其当大部分同学都成“低头族”时。且若有铃声等噪音,还会影响教师上课的心情。
就学生上课玩手机,而非认真听讲的现象,也有各种解读。最常见的两种观点:一是当前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授课方式不佳,造成学生厌学。二是如今的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求知欲望较低。笔者认为它们部分道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值得深思。但即使这两方面得以改善,学生上课玩手机也难避免,因为这是一种“手机依赖症”,就像病人不能自我痊愈只能依靠医生一样,对学生上课玩手机适当用用强制手段,效果会更好。
用强制手段让学生远离手机,不乏先例。此举非江苏和武汉高校首创,早有高校教师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报道,近有成都市实验小学推出“手机橱窗”,由专人管理学生手机的活动。可以说,一些学校和教师一直在积极行动,希望通过一定的强制力量让学生放下手机抬起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回忆那些自己强迫不带及不玩手机的课堂,开始或有些不适应,但后面效果相当好,能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节奏。
因此,不妨尝试采用强制手段,让学生课前交出手机。这种“强制”可以由学生自己施加,但更多应由教师、班干部或是师生之外的第三方对施加。不过也得注意“强制”的方式,能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上课玩手机的弊端并自愿参与“强制”行动,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