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国特色的“根本”
“不管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没有任何工会领导人能够忽视中国工会和中国劳动者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强大影响力。”这是英国最大工会组织Unit负责人几年前就作出的判断。
而对近年来中国工会发展情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工会之所以日益拥有不容忽视的“强大影响力”,恰恰源于有些人心目中的“误解和偏见”——那就是始终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总习惯于用西方工会的模式来说事,似乎认定只有西方工会才是真正的工会。当然,出现这样的论调并不为怪。实事求是地说,伴随着我国发展进入转型期,不断涌现的种种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带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挑战。
与中国社会同质同构的中国工会,同样难免前进中的困惑。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动、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国际工运格局的深刻调整,如何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寻找到一个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体现工会性质的有效模式,成为中国工会亟待作答的时代课题。在此现实背景下,将求索目光投向有着更为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的西方工会,也就顺理成章。
但问题的关键是,照搬西方工会的模式,是否就适合中国的水土?事实上,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工人阶级的特点不同以及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等,中国工会早已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以各国工会都强调的维权为例,虽然都致力于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收入保障、生活质量等,但在具体的维权原则、理念、方法等方面,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都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西方工会以“斗争”立会,中国工会追求“共赢”;西方工会强调利益的“具体性”,中国工会注重利益的“整体性”。
显然,这种不同的背后,不仅是社会文化的差异,更是国体、政体、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等的差异。众所周知,工会性质与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根本制度密切相关。在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无疑是工会不可更改的基因。
基于这样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工会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发展道路的历程中,牢牢地把握住了根本。2009年5月26日召开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更是明确提出“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并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也必然是行动的先导。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工会工作更加豁然开朗。各级工会既始终立足我国的国情、会情,理直气壮地保持自身特色,又以海纳百川的视野和胸怀吸收其他国家工会组织的有益经验,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演绎了一路动人的风景。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工会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克服超越阶段性的错误观念,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工会工作特别是维护职工权益、发展职工利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达122.9万份,覆盖企业308.1万家,覆盖职工15029.5万人。
——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积极组织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扎实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仅近10年,全国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达到7200万件,实现技术革新360万项,发明创造180万项,获得专利54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26万项。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目前,各级工会已建“职工书屋”5万余家,启动的全国职工基本职业素养远程教学培训有逾500万职工在线学习;近5年来,参加工会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职工更是达到6.8亿人次。
……
事实胜于雄辩。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会,只有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始终保持自身的特色,学习不照搬、借鉴不接轨,才有出路。更何况,正如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实际、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曾遇到过的,中国工会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样具有中国特色,亟需中国特色的应对之策。
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根本,更是中国工会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