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教师轮岗”真能为“择校热”退烧 ?
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日前更明确提出,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11月21日,新华网)
近年来,由于教育资金投入不平等,更由于硬件设施、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中小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名师的中小学也成为争抢的“香饽饽”,“择校风”愈演愈烈。
过热的“择校风”让众多的中小学生往名校跑,导致名校人满为患,而一些乡镇、村,甚至是个别县城的中小学却招不到学生,让教育资源大量浪费。
有签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的交流,并让其制度化、常态化。据此有人认为,让教师和校长轮岗就能为我国当前的“择校热”退烧,那么其实真会如此吗?实行教师和校长的轮岗制度,就真能治好当前的“择校病”吗?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教师校长的轮岗制度绝对不是万能的神药,也绝不会包治百病。认为让几个教师和校找的轮岗就能解决好我国当前的社会怪病,恐怕还是有相当的难度,是过于高估了教师和校长的能量。
一是因为家长择校主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的名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风气。一个好的学校名师固然不可少,但名师不是决定因素。何况教师校长轮岗,轮的也是少数,而不是全部。轮换少数几个教师和校长,似乎还不能全面提升偏远学校的升学率,也改变不了偏远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因为大多数家长择校时选择的还是学校的基础设施。一所脏乱差的学校,无论学校里有多么好的教师和校长,恐怕也不会有多少家长去选择这些学校。就好比把清华、北大的教授轮换到喜马拉雅山上,试问会有几个家长会去择这些学校。
三是大范围、高数量地交流教师校长有相当大的难度。或许县域内的教师好交流,但要把一线、二线、三线和乡镇村的教师全部进行轮换,似乎还不可能做到。不管县域内的教师轮得有多欢,但家长们的择校热还是不会被退烧。因为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县城中小学校留住的学生其实就是乡镇和村上的,而县城的中小学生大多数已经跑到了市上、省上。
因此,笔者认为,实行教师校长轮岗制度,的确可以带动和提升地方的教育和教学,但却不能彻底根治当前的“择校热”。要真正治理“择校热”,国家还必须加大对偏远山区的资金投入,让所有的山区学校都能够得到公平发展的时候,我国的“择校热”才能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