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大V”陈里 :微博反腐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
■网络社会和虚拟政治的存在,为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辅助的推动力,现实政治必须依据新的社会技术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政治的优势,加快现实政治的发展。
■实践证明,出现负面现象,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
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
近几年,“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的冲击波也使很多官员谈“微”色变。
2013年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廉政会议上说:“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我国微博的用户数以亿计,有些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就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
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权力监督是公民依法对党和政府的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的过程,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而公民要有效地实现权力的监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权力执行过程的透明化,或是对滥用权力行为有揭露之自由;二是公民具有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言论的空间,从而形成舆论,通过舆论监督权力。因此,网络社会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其作用也正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作为信息来源,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二是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公民的表达权与监督权;三是网络舆论通过权力监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拓宽了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并且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
网络社会的监督功能尤其是微博具有全天候的性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使各级干部这些权力主体无时不在监督之下,只要有网民和虚拟网络社会存在的地方,理论上都有被监督的可能。微博作为媒体具有监督的兼容性,使监督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微博曝光带来的围观和细节的无穷性,给被监督者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他们的一言一行,有时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种雷人言语、各式不当行为都会在广大网民的监督之下现形,“表哥”、“表叔”、“天价烟局长”就是例证。
虽然微博反腐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对待包括微博反腐在内的网络监督,善于吸取网络监督中积极、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只有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努力学好网络技能,才能恰当地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应对网络监督的能力。要做到重视而不忽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方位听取民声,尊重民意诉求,虚心接受、耐心解答民众提出的意见和质疑。
微博事件发生以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尽快提供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赢得公众的信任。要善待而不压制,以更加开朗的态度与群众交流,开好网络渠道,网络上揭露的许多不良现象是由于一些群众的正当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时采取的一种自救手段,不得不求助于网络监督。尽管这些问题可能不太准确,也可能有情绪化因素,但对这些信息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不能硬性压制。越是压制、封堵,信息传播得越快。实践证明,出现负面现象,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要疏导而不堵塞,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用好网络平台;要规范而不放任,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网络监督,管好网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