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渐强——赣州微电影市场现状调查
安远远点印象微电影团队正在拍摄微电影《哑佬》。薛玉娟 摄
微电影产生于2005年,一般以20分钟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微电影”的雏形。自微电影诞生以来,经过几年的吸纳和创新,微电影得以不断发展,甚至引得国内众多明星、导演参与制作。
2010年,一部《一触即发》的汽车广告将“微电影”的概念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随后的《老男孩》一炮而红,“微电影”一夜之间成为被广泛关注的新宠,这个长度只有30秒到5分钟,制作周期在一周或几周内的“小东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让普通人拍电影成为可能。
相较于电影发展之初的大银幕放映与电视节目依赖于电视台和个体电视间信号传输放映,微电影从诞生之初便占据了拥有巨大受众群体的网络空间,使得微电影以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迅速发展,其直接结果就是引发极高的社会关注度。近几年,赣州微电影也有所发展,有些微电影也引起一定的反响。为了解赣州微电影的现状,记者近日进行了多方调查。
广告是微电影的“原动力”
《一触即发》《老男孩》《66号公路》《看球记》《空巢老人》《假如爱情》……几年来,微电影从“草根阶层”登上大雅之堂,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广告始终是微电影最初的“原动力”。一夜走红的《老男孩》背后是雪佛兰的冠名,《看球记》是与佳能合作,而《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则是凯迪拉克的定制作品。如今,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微电影凭借网络平台成为备受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阵地。
“微电影本身有着很好的传播效果,用同样的资金投入,通过剧情传递品牌价值或企业文化,这是不少商家越来越喜欢的一种宣传方式。”江西省标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微电影拍摄的晓争告诉记者。标点文化传播在微电影创作上可谓硕果累累,由其影视部摄制的、全省首部党员教育微电影《扶墙》,在今年赣州《永远在路上》微电影大赛上荣获唯一一等奖,更是以“本色出演、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感动了无数观众。不仅如此,公司又自筹资金以《扶墙》为蓝本,准备拍摄电影《盲鼓手》,并计划在央视电影频道公开播映。近期还将拍摄赣州首部以反映赣南果农与赣南脐橙为主题的微电影《父亲的抉择》(暂定名)。因为商家对微电影的青睐,对于微电影的需求也开始增多,不少企业会要求专业公司帮助他们拍摄宣传片、广告片等。标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水生说:“商业微电影不仅要能打动网友,获得点击率,更重要的是要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巧妙地植入其中,在艺术和广告之间寻求平衡点。”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之所以乐于用微电影的形式广而告之,就是因为微电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果微电影广告在媒体或网络上没有被关注和转载,那么营销效果很微弱,同样起不到宣传的效果。
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快乐
微电影受到关注,让普通人拍电影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当中,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梦想的实现。据了解,网站微电影有很多类型,包括喜剧题材的、爱情题材的,还有生活剧等,都是微电影爱好者拍摄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一般拍摄时间不超过15天,加上后期剪辑等,1个月左右就可以出品一部10分钟至15分钟的微电影。
在安远县,最先活跃的是一个草根微电影团队,他们穿行于乡间小镇,用微电影记录一方的自然景观和乡土人文。欧阳洪勇是这个草根团队的核心人物,7年的北漂快节奏的生活让他对简单的乡村生活有了另一番理解,2008年,他辞职回家创办远点印象工作室。2012年4月,他完成了第一部微电影《阳老师相亲记》的拍摄。此后,欧阳洪勇带领团队创作了《阳老师进城记》《大坝头》《美丽女孩》等十余部微电影。其中,公益微电影《大坝头》在团省委举办的青年拍客大赛上获得一等奖。“阳老师系列”微电影目前点击量已超过20万人次。
伴随着一部部微电影的成功拍摄,一群热爱微电影事业的人也随之组成了团队,团队有相对稳定的演员60多人。有了远点印象的这群追梦者开了先河,安远县越来越多热爱文艺事业的人踏上了追梦之旅,追风影视等团体也陆陆续续有了新作。目前,该县3个创作团队已经拍摄微电影作品20余部。
在《永远在路上》微电影大赛中,赣州市各县(市、区)都有作品参赛,大赛从41部参赛作品中评出获奖作品16部。由寻乌县选送的《路》参赛作品虽然没有获奖,但从电影专业拍摄角度来看,还是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据该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人员、寻乌县文联主席刘志介绍,这部微电影3月份开拍,时长23分钟,花了3天时间,在优酷视频上播放,目前点击量达到640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寻乌县有四五家拍摄微电影的团队,已有20多部微电影作品。
刘志说,从手机到摄像机,只要在一定主题架构下,便可完成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的一部微电影的生产和创作,普通民众既可以是导演、编剧、摄影师,也可以是剧中主角、演员,所以它更平民化,其内容往往都是一事一议,其精短的特点,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阅读习惯,更易于走进寻常百姓家。
但赣州市究竟有多少部微电影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记者多方调查,没有哪个部门能提供确切的数字。尽管如此,近几年赣州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创作亟待专业化
专业人士认为,微电影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新的市场增长点,广告定制的微电影和植入广告的微电影会成为企业新的广告模式。同样,关于微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直接创造经济文化效益。
像《老男孩》《拾荒》《一触即发》等优秀的微电影都在观众中产生很大的影响。究其根源,一部微电影要想获得不错的反响,必须要有精良的制作,而精良的制作要依赖优秀的团队,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就需要本地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相对完善的微电影产业体系。
微电影虽然短小,但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一个都不能少。微电影入门门槛低,虽然产出大,但真正的精品却并没有那么多。“微电影的体裁和内容不需要任何部门审定,制片人、导演和团队其他人员良莠不齐,一些专业编剧都去创作电影,很少涉足微电影。要推动其发展,关键是国家要制定相关规定,如果能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倾斜,扩大微电影的投放渠道,微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体,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市文广局副局长朱小宁表示,微电影更多的是出现在网络上,目前网络环境的不够健全,很大程度制约了微电影的发展。尽管如此,对于新媒体,网络依旧在以赶超传统媒体的速度高速地发展着,网友越来越多,广告商也将目光投聚到网络上,“如果能设立一些专门对微电影爱好者进行培训的机构,让更多人能专业、系统地学习拍摄微电影,也许可以解决微电影目前遭遇的瓶颈。”一微电影爱好者建议。
“前路漫漫,但我们还是投以支持的目光。”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张秀峰这样形容微电影这一新兴的文化产业,他说:“这种新兴文化产业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不少年轻人既有对理想的奋斗目标,又怀有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之心,用一种现代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也是传播正能量,弘扬地方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当然是报以支持态度的,在赣州出现说明赣州的文化业在发展,有人支持就会让这些热爱创作的年轻人拥有更多热情。”(来源:赣南日报 记者 幸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