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浓墨重彩绘就幸福画卷
大茅山龙脊云海
青山环绕的江西矿冶博物馆
龙舟竞渡
香屯生态工业园一角
大型采矿设备
教育园区
美轮美奂聚远楼
聚远大桥
这是一方美丽古老的沃土,史迹昭昭,钟灵毓秀。
这是一方投资兴业的乐土,物产饶饶,流金淌银。
这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她素有“金山、银城、铜都”的美誉;她因“山川之宝,惟德乃兴”而定名;她地处赣、浙、皖交界处,是赣东北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中国铜都——德兴。
回溯德兴近几年的发展轨迹,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题,一幅幅经济平稳发展、环境优美宜居、百姓安居乐业的精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让我们再回首,透过画面、透过文字,再次定格那些精彩的瞬间、细数那些发展的印记、聆听那些幸福的心声……
争绿色发展 之先
“江铜每年都会产生数百万吨废渣,我们采用中国乃至世界最先进的沸腾焙烧+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对其进行再生利用,可以形成硫铁矿——硫酸——余热发电——供热等一套循环产业链。既解决了废渣处理问题,又可以产生新的效益。如果项目达产达标,市场行情好,每年产值约4亿元,利税可达8000万元。”在德兴香屯生态工业园,谈起60万吨/年硫铁矿循环经济项目的前景,江铜集团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神采飞扬。
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德兴不断探索新型财富观,将绿色发展视为最大的民生福利,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开辟出了工业经济绿色崛起的广阔天地。
剑指高端,不图一时之利。该市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观念,坚守环境保护底。近两年相继有36家要求入驻园区的电镀、小化工、小冶炼等加工企业被亮以“红灯”。针对高污染、高耗能的现有项目,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先后关停置换了308厂、绿野碳素、银海生化等一批利润丰厚但影响生态的项目。同时,对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的深加工项目则紧抓不放,依托有色金属、黄金、硫氟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等五大产业招大引强,成功引进了中国黄金集团、江铜集团、立达机械、永达休闲设备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创新驱动,不图一时之快。引导企业借梯登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倾力打造“智慧德兴”。近几年,该市企业先后与国内50多家科研机构“联姻”,签订技术合作项目30余项,引进专利20余项。德兴市百勤集团与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合作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了产品国家标准,开发各类科技成果20多项,是国家“863”计划“生化网络重构与维生素生产新菌种”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同行业生产企业。与此同时,天海集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以“针对肺癌、乳腺癌患者临床营养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为课题成功申报 “863”计划;维东山设备公司制定的“辐射式水力旋流分级机组”成为国家标准……越来越多的“德兴智造”在国际国内高端市场抢滩登陆,成为同行业“领头羊”。
夯实基础,不图一时之功。针对以往园区配套不够完善、容纳大项目能力不强等短板,德兴从承接项目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手笔、高起点建设香屯生态工业园,集中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全力打造优良的投资“洼地”。今年以来,香屯生态工业园区新开工建设和续建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达19个,总投资4亿元,小微企业创业园、公共租赁住房、110千伏线路等配套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园区承载力的嬗变,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2亿元,增长16.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22.5%;实现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3.5%。
行城乡统筹 之实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是久居城市居民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而“改善居住环境,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愿望。近年来,德兴坚持统筹城乡、平衡发展,围绕打造“美丽德兴、幸福家园”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达54.78%,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
规划为魂。规划是决定未来发展的蓝图。德兴始终坚持用一流的规划引领城镇化建设,按照城镇现代化、生态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打造功能全、品位高、底蕴厚、特色明的精品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在城区,统筹构建以银城现代商住区为核、香屯生态工业新城和新营现代服务集聚区为翼的“一核两翼”格局。优化乡镇产业布局,以泗洲、花桥、新岗山、海口为中心,发展新型工业;以昄大、龙头山、绕二、李宅为中心,发展特色旅游;以张村、万村、黄柏为中心,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该市注重在城市规划中维系、传承和彰显自身特色文化,先后投资近2亿元,在城市重要节点建设了江西矿冶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聚远楼、和兴古街等文化地标,提振了“中国铜都”的独特神韵。
统筹为本。按照填平补齐、完善功能的思路,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近年来相继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中央商务区、福泰商业广场、银鹿森林公园、绿化亮化景观、老城区路网改造等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老城区“人流不畅”、新区“人气不旺”的矛盾,主城区框架扩至15平方公里。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投资近5亿元升级改造公路300余公里,基本构建了境内乡镇“半小时经济圈”、周边县市“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网络格局;全面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保洁一体化等重大民生项目,让城乡幸福共享。
管理为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百姓的幸福感。为破解城市多头管理困局,德兴按照“因地制宜、全面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整合国土、城管、公安、水利、林业等13个部门的执法职能,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城乡乱象滋生蔓延,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谋普惠共享 之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衣食住行”、“医教就保”,是百姓幸福的基石,更是德兴市委、市政府孜孜求解的民生课题。近年来,德兴在民生投入上不断加码、持续攀升,一桩桩惠民之举、一项项为民之策在铜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考成绩公布了,市民张建彪特别高兴,大女儿去年考入广西一所大学,小女儿今年又可以顺利进入理想的名校。张建彪是一名普通职工,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孩子的教育费用曾是他最大的负担,“多亏了高中免费教育,让我轻松地将两个女儿送进大学”。
2010年,德兴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电教实验费、搭膳费、水电费、微机上机费、课本费。民办高中、职业高中实行每年每生600元助学金补助。“六免一补”平均减免额度在80%以上,每年为就读学生家庭节省2000多元,财政每年为此“买单”近千万元。
德兴在“病有所医”的投入上也不含糊。“我这次眼睛生病住院花了1600多元,新农合报销了1000多元,现在看病真不贵。”在德兴市中医院,刚办完出院手续的花桥镇村民老程高兴地说。2011年,德兴开全省之先河,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均等化,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统一城乡居民和农民的缴费标准、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2013年德兴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76.1%。同时,德兴还下大力气改善城乡居民医疗环境,投资3.6亿元实施了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先后投入300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建设了60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
幸福同样定格在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笑脸上。“幸福家园”是德兴的保障性住房工程,汇集了低收入、无房家庭以及景区、园区、库区的搬迁安置户。小区里,街道整洁,绿化带绿意盎然,休闲设施完备,住户们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让人心动。
自2007年至今,德兴共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8588套,总建筑面积 47.05万㎡,6531 户低收入者圆了安居梦。同时,采取政府补贴一块、政策减免一块、企业筹集一块、个人集资一块、市场运作一块、银行贷款一块、工程节省一块的融资模式,投入近3亿元改造棚户区6542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德兴积极探索“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订单式就业模式,把做好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与解决企业招工结合起来,破解“就业难”和“用工难”问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13年,先后组织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12场,新增城镇就业5571人,城镇就业率94.5%,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847人。
2013年,德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20.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2.3%,较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鉴于民生支出的有力保障,在国家财政部实施的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中,德兴评价总分在全国1986个县(市)排第81名,全省排名第一。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