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五大民心工程”得民心
德安县探索实施以做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做大产业经济赢民心、做细矛盾化解顺民心、做实村务管理安民心、做优惠农服务暖民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治理“五大民心工程”。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涉农上访数减少28%,农村社会治安案件下降30%。大家普遍感觉到,“五大民心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党员带头作用发挥了,老百姓心气顺畅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首先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没有组织,党员和群众就没有主心骨。德安县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依托,综治、群团、合作组织为主体,覆盖各个领域的组织体系,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虚化、弱化的问题。
同时,该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活力。通过在村干部中实行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全覆盖、每年在村党支部书记中选聘乡镇事业编制干部、每个乡镇每年评选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方式,提高村干部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的积极性。对无职党员则进行设岗定责,并对每位评议合格的党员的家挂上“党员家庭”的牌子,提高党员的自豪感。如今,全县3772名农村党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发展壮大产业经济
丰林镇依塘村是全省有名的蛋鸡养殖专业村,现有存栏蛋鸡160万羽,建立专业合作社后,效益十分明显。依塘养殖小区党支部书记吴明清说:“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带头将农户聚在一起抱团发展养鸡业,实行鸡苗、饲料、防疫、生产和销售统一供应和管理,这种做法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产业有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市场盈利能力也强多了。”如今,合作社已为“丰林鸡蛋”注册了商标。
像此类的专业合作社,德安县共建立了196家,涉及种养加工13个类别,成员总数达到1.4万人。目前已有蚕桑、大棚蔬菜、早熟梨、葡萄、蛋鸡等10家合作社列为省级示范社。
近年来,德安县还出现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特征的家庭农场。河东乡的心泉葡萄园、爱民乡的生猪养殖场等,都是将农户家中零散的山地农田,以出租、转包或入股等方式,进行集中连片经营,农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还可以到农场务工赚取工钱。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该县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综治网络,在全县15个乡(镇、场)、90个行政村(社区)探索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3+2”维稳模式,做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3”就是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2”就是乡村两支巡防队,巡防队实行统一职责、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标志、统一考核和每周报告制度,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对突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三调联动”基础上,运用“七个一”调处机制,即“一起矛盾纠纷,一名包案领导,一班调处人马、一套处置方案、一个调处时限、一项激励机制,一本台账资料”,进行快速调处。
丰林镇畈上王村党支部书记潘际和说:“综治网络健全以后,很容易消除矛盾隐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改善村务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仅限于选举村“两委”班子时划个圈、投张票,至于村“两委”的工作内容,以及怎样开展工作等情况,他们并不清楚。为此,德安县在村级组织原来的管理模式上,探索“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有效监管形式。建立村代会和村监会以后,形成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会监督的村级组织体系。村里筹办什么大事、发展什么经济由村民自己说了算,村务工作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
陈德国是聂桥镇梓坊村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他说:“现在村代会、村监会两个组织成立了,我们这些村民代表手中都握有自己名字的印把子,村里的重大事项要我们几个代表同意盖章后才能实施,而且代表都是从和村干部没有亲属关系的村民中选举出来的。”
截至目前,该县81个村已全部完成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两个民主组织的建立健全工作,基层民主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德安县以提供“政策法规、文化信息、就业帮扶、民事代办”四个方面的服务为切入点,切实解决农村惠民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以服务强化联系,以服务增进感情,让广大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实惠,及时获取帮助和保障。
塘山乡地处德安县最偏远的山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进城务工。2012年3月,该乡在县城交通便利的地方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成立了综治志愿者群众服务工作站,为进城务工群众提供各种服务。村民们觉得乡里这件事办得很实在,高兴地说:“过去城里的办事处是为领导服务的,现在是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乡村干部给我们办好了想办的事,我们再也不用为办事来回跑了。”这仅是该县做好惠农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