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报]凝心聚力创和谐 温馨校园景色新
□ 本报特约记者 刘 群
精神凝聚力量,文明塑造典范。近年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昌师专”)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多次获得市级、区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顶层规划 打造精神高地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没有一流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校。因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创建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由形态文明向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的深化与拓展。
强化组织领导。学校自2007年起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专门设置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精神文明创建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学校每年都把精神文明创建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并提交校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学校还先后制定了《南昌师专创建文明单位自查评分标准(试行)》《南昌师专创建文明单位督查方案》《南昌师专创建文明单位“回头看”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
加强理论学习。学校制定了《南昌师专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南昌师专教职工理论学习指导意见》《南昌师专关于在全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南昌师专关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并紧密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效果。
完善制度文化。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南昌师专教学管理办法》《南昌师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宣传方案》等。通过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切实的保障和依据,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还将节日教育制度化,每年三月组织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四月举办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五月组织“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九月组织弘扬爱国精神主题班会活动。2015年,学校还举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场报告会。
优化育人环境。近三年来,学校加大了对校园建设的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努力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充满现代化气息和人文情怀的数字化、生态化校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情馆、抱石馆、“三室一厅”的建设,以及校园绿化、亮化、花化工程。如今的校园内,景点别致、绿树成荫、芳草如茵、鸟语花香,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定期开展“我的宿舍我的家”宿舍文化节活动,组织开展宿舍主题秀、宿舍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环境。
创新载体 树立文明风尚
学校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道德讲堂、身边好人、学雷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和活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活动载体,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学校建立了“桃李红”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网站,在南昌文明网、江西文明网注册了几千名网络传播志愿者,并制定了《关于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推动网上文明传播活动的通知》,在全校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宣传。学校还在教室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在学生宿舍区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海报,并制作了核心价值观宣传橱窗。学校每年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充分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广泛传播道德故事。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全方位加强建设,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从2006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每届都突出一个主题并围绕其开展各项活动。2015年,学校开展了首届“教学标兵”遴选活动,树立了典型,大力弘扬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良师德风范。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落实“青年教师暑期跟班培训”等工作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教师到其他学校考察、观摩和学习,将学到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理念与自身的工作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创新传统教育形式。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并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014年,学校承办了“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南昌专场,2015年又承办了第四届江西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南昌专场,使学校师生接受了“讲述道德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的教育。每年三月,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与雷锋精神同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统一组织他们重温入团誓词、唱团歌,以此促进青年学生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实施温馨工程,在教师中举办“温馨杯”文体系列活动,进行拔河、乒乓球、羽毛球、十佳歌手、舞蹈、器乐等十余项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学校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大舞台活动,有“红旗颂”专场音乐会、首届大学生读书节、“春之声”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国学经典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等系列活动。
拓展社团文化品牌。校党委成立了学生工作委员会,以生为本,积极推进“温馨工作进校园”“学情夜访”“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大舞台、体育竞技大赛台”等九大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现有青年志愿者协会、三叶草文学社、德馨环保社等学生社团组织30多个。其中,语情手语社等6个社团获得全省优秀社团称号,同心讲学团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自愿宣讲十八大精神讲学团,被团省委作为思想引领的典型品牌向全省高校推荐。
志愿服务 真情奉献社会
开展农村志愿帮扶。学校结合青年学生工作实际,利用暑假组织“志愿者农村行”活动,为孤寡老人送衣、送物、送温暖,对留守儿童进行家教和心理辅导,受到社会的好评。2015年,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同心同行”美丽中国服务团被评为“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服务队”。2015年,根据中共南昌市委召开的“百千万”行动动员大会的部署,学校组织“连心”小分队挂点安义县乔乐乡乔乐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同时实行干部扶贫到户,分别派出28位县处级以上干部挂点57户困难户,派出10位科级干部挂点12户困难户,推动精准扶贫,开展“民情家访”,办好民生实事,为该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组织学生义务支教。学校自2013年春季起,已连续三年参加由南昌慈善义工协会组织开展的慈善义工大学生支教活动,赴南昌周边偏远贫困农村小学开展慈善义工大学生支教活动。学校的慈善义工大学生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服,每周承担10节至20节的课时量,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南昌市慈善总会领导和支教学校领导的一致肯定。《南昌晚报》等多家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参加支教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实际帮扶效果。
承担培训服务地方。自2011年起,学校连续五年承担了幼儿园教师国家培训计划。2015年,学校继续组织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江西省教师培训、南昌市教师培训,以及学历教育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达3662人次。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江西省农村学校培养了一批发挥示范引领、推进素质教育的“种子”教师,由此也推动了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学校将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服务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开展“种子变绿植梦想在发芽”植树活动、“变废为宝”垃圾回收活动等,使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小蜜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中,全年共有1100多名志愿者上岗服务;为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议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江西发展升级大会选派40名优秀志愿者;201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过层层选拔,在学校选送了2位优秀学生前往广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文明创建 结出丰硕成果
质量是立校之本,创新是发展之魂。学校通过实施温馨工程,推进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具有完备的小学、幼儿园、特殊学校教师教育的专业集群,现有31个专业,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学校的视频公开课《走进特殊教育》,荣获了教育部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是全国入围学校中唯一一所高等专科学校。
2015年,学校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成果奖等奖项,省级课题立项数在江西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并获得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立项;学校新生报到数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达到历史新高;学校还荣获了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南昌市综治先进单位和南昌市文明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与之同时,学校顺利通过了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接受了教育部高校设置考察组的评估,为学校的建院升本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围绕“进位升级、特色鲜明、全省一流”的发展目标,正在满怀信心地迈出建院升本的新步伐,为学校“跨大步发展”、南昌市“共筑四强梦”、江西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