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远:“官员召回制”剑指吏治新痛点

17.04.2015  13:58
原标题:吴心远:“官员召回制”剑指吏治新痛点

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上千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在召回后的集中培训阶段,黔西南州有的单位甚至组织“召回干部”军训一天。基于地方试点经验,中组部已着手开始系统研究“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

反腐肃贪净风,不仅要“”,更要“”。中组部结合试点正在研究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显然剑指“为官乱为”的另一个极端———“为官不为”。

不难发现,以“不作为、庸作为、慢作为”为代表的懒政现象,和“震撼人心”的反腐风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反腐斗争越深入,对干部队伍的影响也越深,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为政行为上都产生了变化,有的开始积极向好,有的却趋于保守。

反腐败”本该是吏治革新的契机,但对于某些人而言,似乎成了“为官不为”的荒唐借口。个别官员担心“枪打出头鸟”,因此将遵纪守法异化成无所作为,安心稳做“太平官”。

对于此类现象,早在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就曾告诫,“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所谓的“为官不为”,不仅壅塞中央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改革效率,损害政府公信,也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

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对于执政理事者,勤政和廉政是两个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评判一个官员是否合格,公正廉洁已不再是唯一标准,“有廉无勤”同样是为官者需要警惕的从政误区。“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治懒”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归根结底,“趋利避害”的庸政懒政,还是一些干部的党性修养出了问题,宗旨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扭曲,将“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负担。如今,让“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就是中组部在唤醒党员干部的政治耻感上下功夫。

尽管相关制度尚在研究阶段,但看黔西南州的试点举措,主要做法是让“为官不为”者自费参加集中培训,焦点放在精神面貌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方面。但事实上,“为官不为”不仅反映了少数官员能力和责任的缺失,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让召回制度真正发挥实效,干部管理考核体制和官员任职制度必须跟进,即让安于现状者“让位”,让碌碌无为者“下课”,更为激励奋发有为者“上位”,从而真正实现“向懒政宣战、向惰政问责”的严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