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忆雷锋:"少女的初恋是刻骨铭心的"

17.09.2015  11:45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06月23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题:雷锋1940-1062:首度披露的故事

    活泼少年 捐款最多

    在上小学时,雷锋有一个外号叫“浮头鱼”,这得名于他开朗、活泼的性格。学校里组织的跳舞、学普通话、演讲比赛、打球、上台献花、政治学习等各种活动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只要有活动就少不了雷锋,同学们就形象地用当地一种“浮头鱼”来称呼他。雷锋还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东西,最有意思的还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制矿石收音机攻关小组。研制收音机需要经费,雷锋成为捐款最多的学生;他又和伙伴一块儿步行六十多里路,赶到长沙参观学习。但雷锋的学习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他在小学的最高分数只得过90分。

    做事主动 热情满怀

    1956年,雷锋主动要求下乡当一个知识农民,这个行为使他在当地备受注目,从此他一直都是望城这个小县里思想积极、领先潮流的人,他对工作一腔热情,做事积极主动,始终在同辈人中显得非常突出,机灵可爱。

    1956年7月,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的秋征助理员,很快就被乡长调到乡政府做了一名全天候的通讯员。通讯员的工作就是送信、传话、接待客人、泡茶、打扫卫生……由于县委机关的一名通讯员参军去了,需要增补一人来顶替他的工作,当时的县委组织部干事黄菊芳就到各个乡去物色人员。这天,黄菊芳来到雷锋工作的安庆乡政府,在等待乡长时,笑容可掬、机灵的雷锋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两人聊了起来。

    雷锋告诉黄菊芳,他为自己的苦难家史写过一本小册子。封面上用毛笔中楷直书“苦难的家史,我的理想”。“苦难的家史”写的是旧社会怎样夺去了他家四条人命,以及他所受到的苦难;“我的理想”部分则写自己立志要向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学习,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工作,以报答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恩情……

    黄菊芳回到县委后,找书记张兴玉汇报,张兴玉决定试用。1956年11月,雷锋就到县里去报到,成为了一个名公务员。

    爱好文艺 想当作家

    在县委机关,机灵能干的雷锋表现积极出色,望城县委决定选派他去团山湖国营农场学习驾驶拖拉机。拖拉机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而拖拉机手则是让人非常羡慕的工种。在美丽的团山湖,雷锋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

    1958年3月16日,雷锋写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这篇类似于记叙文作业的文章,成为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不久,雷锋又受到高玉宝写作《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写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雷锋全集》里收录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孤儿》,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

    雷锋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写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自1958年春天来到团山湖之后,雷锋一共创作了9首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从雷锋的创作可以看出,雷锋一直保持着敏感,虽然他在湖南一隅的农村,却始终不曾落伍过。

    也赶时髦 还会跳舞

    参军前,雷锋在鞍钢工作。作为在一个不错的工作单位里的年轻人,雷锋也赶潮流,他平生最大的几笔消费,都是在鞍钢时期。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时,同事们都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茄克。雷锋在几个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终于去商场购置了平生最豪华的一整套新衣:一件棕黑色的天津产“光荣花”牌皮茄克,定价44元人民币,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还买了一瓶“友谊牌”雪花膏。

    雷锋在老乡的教导下也学会了跳舞,当时中苏两国关系很好,中国不少东西都学苏联,跳舞就是其中的业余活动。不过雷锋很少穿皮茄克,有一次大家问他为什么不穿了,开始他推说是穿着不自然,不舒服,后来见瞒不过,就拿出了一封信。原来,雷锋到鞍钢后,仍给望城县委的领导写信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县领导在一封信中说希望雷锋艰苦奋斗,永不忘本……这封信让雷锋的内心很不安,觉得自己从农场刚到钢铁厂没几个月,还在学徒期间,就讲究起穿戴来,有点忘本了,于是就不再把皮茄克穿出来了。

    努力表现 艰难入伍

    从小就有当兵理想的雷锋,在开始征兵宣传时就跑去报名了。为了成功,他每天都到当地武装部门打扫卫生、生炉子,也到征集站生炉子,给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打水。但是,1959年12月10日,兵役局和接兵部队在第一轮目测时就把身材矮小的雷锋淘汰了,这让雷锋好不沮丧。当满载具备体检资格的应征青年的汽车开动时,不死心的雷锋就紧跟车尾追上去,硬是爬上了汽车。体检结束了,雷锋不合格,因为他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后,雷锋又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雷锋缠着余新元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答应给雷锋争取一次复检的机会。

    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来,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余新元被雷锋的决心感动,他找了辽阳市市委书记曹奇,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他去当兵。1960年1月初,雷锋作为一名“特殊的新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青春故事 纯真情感

    性格活泼的雷锋颇受女性青睐,在团山湖时期、鞍钢时期、部队时期,他都有一些交往比较深的“红颜知己”。其中,“黄丽”因其给雷锋的一段留言曾与《雷锋日记》一同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而为人们知晓。改革开放后,几位细心者在不断追寻中逐渐确定:当年这个“黄丽”,就是和雷锋一起在团山湖做过同事的王佩玲。

    雷锋和王佩玲的交往从借书开始。1958年春天,原为营业员的王佩玲下放到团山湖农场劳动锻炼,雷锋此时也正在团山湖学开拖拉机。王佩玲当时19岁,雷锋比她小两岁,性格开朗,喜欢看书和唱歌,走路连蹦带跳,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交往。一天,王佩玲看到雷锋拿了一本书边走边看,非常入迷,就追上去询问,雷锋便把这本《刘胡兰》借给了她。以后,王佩玲不断地向雷锋借书,雷锋也不断地借给她看。每次还书,雷锋都要王佩玲讲读后感,两人毫无拘束地谈,有时也为某些观点发生争执,但争执之后双方都感到特别快乐。

    雷锋去鞍钢后,曾经寄给王佩玲一张照片,不久王佩玲也离开了农场,辗转安徽、湖北等十多个地方,从此与雷锋失去了联系。

    王佩玲1997年4月曾撰文回忆了她和雷锋之间的交往,她在文中写道:“少女的初恋是刻骨铭心的。雷锋走后,我顿时像水中的浮萍,落不下根。那些日子,我拒绝了一个个追求者,谢绝了一个个说媒人,我在盼望,在等待。但1963年3月6日中午,我突然发现报纸上刊登着雷锋的照片,还有毛主席的题词和雷锋的优秀事迹。至此,我才知道心爱的弟弟已经离开人世。看着弟弟的照片,我的泪水倾泻而出。我无限伤心地写了一篇悼念日记。然后,我朝着北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并且将写好的日记一页页撕下,点着火烧了。”王佩玲后来大病一场。直到1965年,27岁的她经人介绍,与湖南日化厂工人丰振泉结婚,生活很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