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李忠卿:爱心捐赠有必要接受公众监督

13.10.2014  12:57

  穿裙子戴假发,来自南充的32岁王海林男扮女装,在成都街头摆摊卖卫生巾,为患白血病的2岁半女儿筹集医药费。然而,当女儿还在医院治疗的时候,王海林却突然带着巨额善款去了济南。他和他的家人,出于某种顾虑和安全考虑,也不愿向媒体和好心人透露后续收到的捐款数额。(10月12日《成都商报》)

  一名仅仅只有两岁半的小女孩患了白血病,意味着孩子要忍受相当大的痛苦,接受一系列的手术治疗,更意味着这个家庭将承受巨大的治疗费用,而一般普通的家庭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如果家里拿不出钱,又没有好心人大规模地捐助,那只有一条路可走了——等死。

  令人动容的是,患病的小女孩小雅有一个被公众称为大爱的父亲,他叫王海林,就是他通过男扮女装的方式,吸引力公众的注意力,赢得了媒体的关注与世人的同情,来自海内外的善款源源不断汇集而来,这名救女心切的父亲无疑值得夸赞。

  可是,问题又接踵而来,当人们希望知道一个捐赠的准确数字时,当事人却玩起了失踪,换言之不愿意公开具体的善款总额。如此躲躲闪闪,不免让人产生诸多疑问,慈善捐款本应该专项使用,这些钱究竟用在何处?要不要接受公众监督?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们之所以纷纷捐出善款,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帮助这个家庭摆脱困境,解救这个弱小的生命,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富有爱心的人士确实很多很多。

  对于善款的收集与使用,很多人有话要说,盖因之前有过先例,有人截留挪作他用,更有人携款人间蒸发,这是对爱心的亵渎,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培育与持续推进。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的想法是,举凡今后类似的捐赠行为,相关机构可否作出强制性规定,只要有善款捐出,一律打入一个公开的账号,便于公众查询,确保专款专用。

  有勇气男扮女装,为何就没有勇气接受公众监督?我们认为,善始还必须善终,公众的愿望是美好的,就怕捐出的善款不知去向,王海林到底收到了多少善款,必须公开透明,如果款项足以支付治疗费用,就应该停止捐赠,这也是释放善意的需要,以出于某种顾虑和安全考虑为借口,拒绝回答公众的疑问,是对好心人的无礼与无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