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新常态”,重视“微传播”

11.02.2015  16:14

  作者: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郭俊玲

  这几年,正是社会的舆论形式、媒体方式变化突飞猛进的几年。作为一名工作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线的教职员工,我目睹了信息传播从最初的报纸电视时代向网络时代的转变,从自由论坛、聊天室到博客再到今天的微博、微信,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早已将我们的时代变为了一个人人都有意见平台的年代,每个人都会从自身的立场和观感出发,对社会热点事件、热点人物作出定义和解释。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众声喧哗”已经成为了舆论场的“新常态”。

  科技和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必须适应这种“新常态”,厘清“新常态”之下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正是现阶段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场及时雨。越是在一个碎片化信息充斥网络的时代,具有指导性的、正面的、重磅的信息更是珍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讲得出、讲得明白、听得懂的方式向社会展示正面的事迹和正面典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式形成真正的交流对话,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014年6月,北京大学微电影宣传片《星空日记》在网络上线,不到一周点击量突破140万,该片将传统高校宣传的宏大叙事转化为青年人喜爱的小清新形式,讲述了一位普通大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以小见大,践行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人所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有引导性,很好地表现了当代的各种价值元素,贴近现实,具有说服力。该片上线之初就定位于青年最习惯的网络模式,全网播放量虽无法精确统计,估计约为3000万-4000万,成为中国年度最高播放量的微电影作品之一,并于2015年1月荣获大学生十佳微电影的第一名。许多面临选择的高考学子甚至因为观看了此片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说,此微电影的成功制作和传播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一次成功实践。随后,北京大学又重磅推出“名师大讲堂”,利用北大的学术资源,由厉以宁、钱乘旦、朱苏力等12名知名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对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作了精彩解读,旁征博引,钩沉爬梳,几乎场场爆满。今后,我们还将更加重视“微传播”,将朗朗正气播撒到社会与校园的方方面面。返回光明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