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大学校园频遇尴尬 怎么让学生“上瘾”?

25.02.2015  14:14
原标题:思政课大学校园频遇尴尬 怎么让学生“上瘾”?

  周倍亦上大学之后,发现了两个让她“费解”的现象:一是,每到考试季,就会有不少同学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课本占座。二是,在上思政课的时候,一百多个人的大教室,后面位置再挤,同学们都会不自觉地往后找座位,第一排通常空出。

  思政课在大学校园频遇尴尬,到底为哪般?

   人人都有“”,但课程绝不“高大上

  “我们的连队在食堂吃饭,女生米饭打多了吃不了,男生即使吃饱了,也会帮着分担。还有‘红军的一天’活动,女生东西太多了,男生们除了扛着自己的包外,还帮着女生拿东西,这样的待遇在学校里基本上不可能享受到。”来自宁波工程学院的应夏雯一口气地说出了男生们的优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学校里上课时,教室里男女生们就会自动形成“分界线”,相互之间并不熟络。他们从宁波出发,来到位于井冈山体验红军的生活。

  “来到井冈山发现这里到处是绿油油的。”来自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学生妮格拉·阿不都伟力第一次来井冈山显得有些兴奋,她说,“以前对学习党史兴趣不大,但在这里能体会到具体情境,发现党史原来学起来并不难,没有‘高大上’的感觉。

  “三湾改编”是大家在井冈山接受培训的原创课程之一,除了传统历史事实的教学之外,让同学感觉最好玩的是,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融入了现代元素,还要求学员仿效毛泽东,进行团队内部的“三湾改编”。

  每个小组有9~11人,要求在5分钟之内,快速分工,选出班长、宣传员、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士兵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像炊事员、卫生员和安全员要设立2~3人不等,所以人人都是“”,每人都要承担责任。

  中山大学的小组中,几位同学同时竞选班长,男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涨。相持不下,几位男生只好选择了最原始的办法——“石头剪子布”,最终选出了班长。

  参加该课程的女生张雪萍表示,原本女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不过后来完全没料到,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自己竟然对“三湾改编”的历史了然于心。团队中的分工,也为后续活动减少了“人际摩擦”。学员们一下就相互熟悉起来了,每个人也就真正融入团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