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医生患癌捐献眼角膜 昏迷时听到捐献就会醒来
明天1月26日,是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对42岁的游一鸣,却不寻常。
游一鸣和妻子的婚礼,是18年前的1月26日。两人的儿子出生于17年前的1月26日。而今年1月26日,是40岁妻子张晓红出殡的日子。
这几天,杭州滨江钱塘春晓小区11幢楼下,摆满了亲戚朋友们送来的花圈,记者数了数,起码有40个,除了朋友和家人,还有一些和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表达了敬意。
张晓红是今年我省第一位捐献眼角膜的癌症患者,她的两只角膜让两位盲人恢复了光明。
从2013年被诊断出脑部胶质瘤后,学医出身的张晓红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回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张晓红病情加重,住院接受放疗、化疗。
去年4月17日,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总队长朱强荣接到了一个电话,“朱老师,我想捐眼角膜。”张晓红看到了朱强荣放在医院的器官捐献宣传资料后,给他拨了这个电话。
朱强荣挂了电话,骑上电瓶车就往市肿瘤医院赶去。
到了病房,朱强荣推门进去,一抬眼,看到坐在病床上笑脸盈盈的张晓红和她的几位同事,“你就是张晓红?那么可爱,那么阳光啊。”
朱强荣这样和张晓红打着招呼,“以前见重病捐献者的时候,我总要安慰他们,让他们的心情好一点,但是对张晓红完全不需要,她的心态很好。”
自来熟的张晓红开始称呼大她20岁的朱强荣“老朱”,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基本敲定了捐献的事情。
张晓红是杭州市疾控中心预防保健门诊部美沙酮门诊负责人,她的工作内容就是和各种吸毒人员打交道,禁毒志愿工作也参加过不少,“她说捐献志愿者和禁毒志愿者一样,都是做好事。”朱强荣说,原本张晓红还想捐献其他器官,但是考虑到她是癌症患者,器官捐献并不合适。
一个多月前,病情越来越重的张晓红不时昏迷,在和前来探望的亲戚、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游一鸣不时提到妻子捐献角膜的事情,“那时候她虽然昏昏沉沉的,但是耳朵还是能听到我们的对话,一说起角膜捐献,她就会醒来。”
清醒后的张晓红对丈夫说得最多的话是“你不会不同意我捐献吧?我一定要捐角膜。”
那一天,朱强荣来到了张晓红的病床前,“我摸了摸她的额头,告诉她我来了。”朱强荣凑到张晓红的耳边,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是个好志愿者,你的心愿我一定会完成的。”
戴着氧气面罩的张晓红睁开眼看看朱强荣,喉咙动了动,发出了模糊的“哦、哦”的声音,“你来了她就开心了。”张晓红的舅舅这样对老朱说。
最终游一鸣在捐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帮妻子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
1月22日晚上,张晓红走完了40岁的人生旅程,还差4天,就是她18年的结婚纪念日,以及儿子17岁的生日。(记者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