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誉:别等悲剧酿成才关注想不开的落榜生
近日,一则长春高考女生坠河溺亡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名年仅19岁的女孩在6月22号查完高考成绩后,便留下字条离家出走,直到23日4时许,才被其母在伊通河发现背部朝天浮在水中的她。(中新网6月23日)
不少人在为之唏嘘不已、深感惋惜之余,也表示这名女生没有担当,逃避现实,就算考上了大学又能如何。还有些人结合历年发生的高考失利者割腕、喝农药、跳楼等悲剧,直指这些学生内心脆弱、自私,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
然而在笔者看来,将板子一股脑打在这些学生身上并不恰当。因为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差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各不相同。高考失利也好,其他挫折也罢,对于一些人而言,让他们看得云淡风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当时的局限性”。可能很多人看到有关落榜生想不开而酿成悲剧的新闻,会想“上了大学也并没有什么用,关键是要把握机会、不懈奋斗”或者“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等。但这些结论的得出者,大多已经是“过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会让他们发现自己曾经纠结的所有,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像长春高考女生一样的落榜生而言,他们在这时候并不能真正领会这些经验道理,受一贯被灌输的“一切为了高考”这种思想的影响,容易误把高考当成一切。面对不理想的高考成绩,他们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自卑感以及对父母的愧疚感,会觉得前途无望而心灰意冷。
这就表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他们适时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是全社会在当下应该抓紧去做的事情。部分学生也许抗压能力、承受能力不够强,但这也与他们当时的经历、所处环境、性格等等密切相关,我们不应该以优胜劣汰的眼光去冷落他们,而应和他们多交流,给予他们前行的勇气和信心。对一些为“当时的局限性”所困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像长春这名坠河溺亡的高考女生,她们家靠父亲开出租车维持生计,又要付房租又要供她和7岁的弟弟生活,生活不易,高考的失败难免令她对父母的付出心有愧疚。试想如果这时能有人细心关注并倾听她的烦恼、困惑,给她的负面情绪打开一个释放口,伸出温暖的双手来在她想法发生偏差的时候给拉一把,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
当然,木已成舟后感慨再多也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别每次等到悲剧酿成才开始关注想不开的落榜生,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关键的——学校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多多审视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去开展学生心理工作;家长应该和孩子更多地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及时地进行纠偏,而不仅仅在高考出成绩后的最近几天对学生大加关注。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方给学生施加的高压很难说释放就可以释放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去缓冲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