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专家称组长很重要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大尺度的谋篇布局
经过此前35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探索,中国当前的改革既要有明确目标,又要有强有力的机构协调、推动和督促,才能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系统性改革目标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就来到办公室。刚坐下来,他就让秘书把11月15日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打印一份拿过来。
他仔细地阅读这份《决定》,只要有内容涉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处,高尚全就用笔在该处重复勾画了几下。
“建立改革协调的工作机构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谁来担任组长呢?文件上没说,但这个问题很重要。”高尚全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在《决定》公之于众之前三天,11月12日,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公报,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成为三中全会公报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之际,中共中央重启顶层改革机制,顺应各界呼吁重新成立一个事关改革的中央最高专门机构,是为众望所归。不过,关于这个小组的具体设置、人员配备等事宜均没有对外公布,不免也引发各种猜测。
各方游说顶层设计
在高尚全的记忆里,很久以前,经济学界就在呼吁要恢复当年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或者是设立改革委员会。
2005年,有一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邀请了9位专家学者参会,高尚全就是其中之一。在会上,很多专家呼吁要成立一个改革机构,建立协调机制。高尚全主要提了三条意见:第一是恢复体改委;第二是中央成立一个改革的协调小组;第三是要加强发改委改革的职能。
此后,伴随着改革触及深水区,一些领域的改革呈现出胶着状态之时,官方亦开始顶层谋划。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文件第一次使用“顶层设计”一词,当时的表述是“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此后,中央高层多次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从2012年开始,经济学家吴敬琏、张维迎等人在不同场合也公开呼吁成立中央层面的改革机构。
2012年和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先后呼吁,建立中央层面的改革机构,打破原有行政管理布局,超越部门界限进行统筹。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不久,4月,高尚全再次向中央高层建言。他在关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内容中,呼吁“建立一个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层次的权威性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
据悉,高尚全的此项建议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批示称:“谢谢尚全同志的关心支持,请起草组研酌。”
事实证明,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中央改革机构的名称,与高尚全建议的名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相吻合。
在高尚全看来,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央改革领导协调机构,有利于在全局上把握改革的进程。
“中国改革进行到现在,该改的都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改革都是硬骨头。所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个组织的保障。十八大前,各界呼吁恢复体改委,但体改委显然力度还不够,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范围之很广,不是体改委所能协调的。”高尚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在许多受访专家看来,中央重新成立关于改革的专门机构,一方面与多年来各方人士呼吁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前深化改革的进程已经呈现胶着状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