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忆:我一家五口被红卫兵用棍棒毒打致死

10.04.2014  16:31

核心提示: 8月份正是北京最热的时节。黄家人在烈日下惨遭红卫兵毒打,衣服打飞了,几个人血肉模糊地躺在院子中央。他们呻吟着要水喝,红卫兵倒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正是这一“要求”加速了死亡的到来。当天,黄炜班、黄瑞五和男佣相继停止了呼吸。

黄家全家福,前排左一陈玉润(黄家兄妹的母亲),左二黄炜孟,左三李秀蓉(陈玉润的母亲,黄家兄妹的外婆);后排中女黄炜班,右二黄国聪(陈玉润的丈夫),左一黄瑞五。背景为黄家私宅,发生惨案的现场(照片提供韩模宁)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相 原题为:《北京大红罗厂南巷20号骇人一幕──五人死于红卫兵之手

  “大红罗厂南巷20号”,是韩模宁先生永远抹不掉的记忆。33年前,在这里,他前妻一家五口死于红卫兵的木棍,至今不知魂归何处。他们是:前妻黄炜班、前妻的外婆李秀蓉、妈妈陈玉润、弟弟黄瑞五和男佣等5人。

  现已年近七十的韩模宁是水电部高级工程师。早年曾生活于苏联国际儿童院,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是李鹏委员长的校友,曾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科技参赞。其父母均在二十年代入党,父亲曾在李大钊同志领导下工作,解放后任职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母亲与向警予、蔡畅、帅孟奇是老战友,解放后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韩模宁现在的妻子邱钟惠,是着名的乒乓国手。笔者在采写另一篇文章时,韩模宁先生说他正准备打一场房产官司————“文革”中他前妻黄炜班家的房产被强占,至今没有完全收回。为了这场官司,韩模宁先生不得不讲述了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世的黄家人也满足了笔者的要求,打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大红罗厂南巷20号

  大红罗厂南巷20号,是黄家的私房院落,是5人惨死的发生地点。

  大红罗厂这条胡同东西走向,长不过三四百米。坐落于北京西城西四的北面,林彪宅邸毛家湾的南面,程砚秋故居所在的报子胡同东面,国防部以及北大医院的西面。而“南巷”是在大红罗厂中间朝南走向的一条小胡同。“20号”在南巷东侧的最南头。这是个收拾得颇为雅洁的二进院,是黄家外婆李秀蓉于1952年花一万余元购置的。因为老人只有陈玉润这一个女儿,“文革”前她与女儿一家一直住在这里。这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家庭,也是一个热爱党、有觉悟的家庭,为了帮助社会缓解住房紧张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住的比较宽裕,“文革”前几年,将东厢房的其中两间租给了海军某部的姜某一家。

  惨剧始于所谓“转移财产

  1966年8月,北京的红卫兵“破四旧”进入了疯狂阶段,死人的事不断发生,“红色恐怖”笼罩京城,但黄家还未感到威胁的来临,更未意识到死神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因为尽管他们是有保姆有男佣有房产的“大户”,但从1952年住到这里以后的十来年里,始终安分守己,从不张狂,与街坊四邻相处很好;并且家里有党员有军人,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与“地富反坏右”不沾边,内心坦然地认为红卫兵造反还不至于造到自己头上。

  然而,一件不经意的事,竟引来了杀身之祸。

  8月26日,也就是黄家遭受血腥毒打的前两天,黄家的儿媳汪克宽从供职的东方歌舞团赶回家。她要找一些属于“四旧”的东西拿回团里,因为她们单位的红卫兵也在破“四旧”,她必须表现“积极”一些,完成“破四旧”的任务。她从家里找出了一些唱片、乐谱、香水和一条假珍珠链装在一个大书包里。不巧的是,汪克宽出门时正碰上租住她家的姜某的父亲,姜老头厉声叫住她,问书包里是什么,并命令她立即回去,不准转移财产。汪克宽小心翼翼地告诉他:“我们单位红卫兵也在‘破四旧’,这些东西是准备交给单位红卫兵的。”汪克宽边作解释边返回院中,恰好碰上了姜老头上小学的孙女,她急忙叫住了小女孩,说:“小姜江,你看看阿姨包里的几样东西。”那个10多岁的小女孩往包里看了一眼,只是莫名其妙地“”了一声。她并不明白汪克宽这位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的阿姨做出此举的目的,汪克宽是想借这个孩子的口告诉她爷爷:包里并没有什么“财产”,以解除姜老头的怀疑。因要赶回单位,汪克宽乘姜老头不注意,还是于当天匆匆离开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