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做好农业灾后恢复生产
打好主动仗 力保农业生产安全
7月初以来,我市受多轮强降雨和鄱阳湖高水位影响,全市各大流域沿线及部分低洼地区农作物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而近期的持续高温少雨,又导致我市丘陵地带旱情逐步加剧。面对当前的农业涝旱灾情,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不等不靠,迅速行动,科学应对,在顺利完成“双抢”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分类指导农民抢收抢种
洪涝灾害及旱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前往受灾区调查了解灾情,有针对性的落实抗灾救灾措施,指导和帮助农民搞好生产恢复。特别是针对农业防灾严峻、“双抢”任务繁重的实际,市农业局于7月15日开始派出9个工作组,多次赴灾区和“双抢”一线,现场察看灾情,督促落实水淹农作物田间管理、灾后补种改种、引水抢种、抗旱保苗、灾后病虫害防治等恢复生产措施,因地制宜指导服务农业灾后生产恢复。
根据农时及天气情况,我市农业部门合理调配农机,分类指导农民抢收抢种,早稻颗粒归仓。据统计,今年我市“双抢”期间共投入排涝抗旱农机具1.4万台(套),大型烘干机械350台(套),维修农机具3.3万台(套),有力确保了灾害频发年份“双抢”工作的顺利推进。
准确开展农业灾情调度
灾害发生期间,市农业局加密了对雨情、水情、墒情、灾情等信息的监测调度,坚持一日一报制,及时汇总调度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进展,为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积极利用南昌农业信息网、12316惠农短信平台等多种途径提前发布预警信息,针对异常天气变化编印农事建议8期,全力指导农民科学防灾减灾。
此外,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针对灾害影响,因时、因地、因水、因苗落实科学防灾救灾措施,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7月13日,市农业局紧急向灾区下拨市级救灾水稻种子10万斤,支持灾区恢复生产。7月下旬,我市争取到省级农业救灾资金120万元,用于对受灾群众购买种子、种苗、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以及修复因灾受损的农业设施给予适当补助。同时,我市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对参保水稻迅速启动查勘定损理赔程序,帮助农民灾后恢复生产。目前,受灾地区水稻查勘、定损、登记备案和理赔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全市补种改种面积3.4万亩
灾后如何恢复生产?据了解,目前,我市农业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后生产恢复正在有序推进,特别是各涉农县区洪灾绝收田块改种补种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补种改种农作物面积3.4万亩, 其中改种二晚2.55万亩,晚大豆0.4万亩,抢种速生蔬菜0.2万亩,抢种玉米等其它农作物0.25万亩。
针对中稻、二晚等秋粮生产后期可能继续面临的洪涝、伏旱等气象灾害,8月6日起,市农业局将继续派出9个督导服务组深入各有关县区,帮助处置灾情、服务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我市将密切关注旱情和水情发展变化,及时调度灾后生产恢复和抗旱保苗工作进展,制定完善分区域、分作物的抗灾减灾技术指导方案;并根据旱情水情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农事建议,指导各地狠抓灾后生产恢复措施落实。按照早稻(中稻)损失二晚补,水田损失旱地补的思路,继续深入抗灾一线,指导灾区抢抓农时,根据田间墒情及时组织改种补种生育期短、有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此外,继续做好伏旱防御。对地势较高、水源较差田块等旱情尚未解除的地方,继续组织排灌机械设备抗旱浇水,如有降水则降水过后注意做好蓄水,花生、芝麻、蔬菜等旱地作物在雨后宜适时松土破板,以利保墒。(杨闲冬 吴雅文 记者 万晓霞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