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第一天

11.07.2015  00:29

7月6日,宜黄县组织部“连心”小分队一行驱车前往中港镇三村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车子在坑洼不平的马路上颠簸着前行,一路上,我脑海中一直围绕着这样一个困惑:作为一般基层干部,参与 “四进四联四帮”活动,能做些什么呢?说去帮扶吧,没资金没技术没信息,似乎做不了什么;说去扶贫吧,我们的对象有些是特困户,最实惠的帮扶莫过于经济上的资助了。说来尴尬,连自己都收入微薄,如何资助?带着些许激动和困惑的心情,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走访历程。

车子在趟过泥泞的“山路十八弯”后,来到了我们的驻地,坐落在村委会旁的农户李大爷家,李大爷子女在外打工,老两口带着两孙子和一外孙在家。我们一来大爷就说“来了好,来了好,我这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但就有时挺孤单的,你们来了正好能陪我这老头说说话”,边说边拉着我们进屋。考虑到现在正农忙时节,大部分老乡过会就下地干活去了,我们来不及休息吃饭,打算利用老乡们还没下地之前这段时间先摸摸路子,走访个几户,了解下基本情况。急忙对李大爷说“大爷,您放心,我们得在这住一年呐,你要是不嫌烦我们天天晚上陪您聊天,现在啊,我们先去村里转转”。

沿着崎岖的小道,在村支书黄全彪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老支书赖金明家中。“老书记,您好啊,身体还硬朗呐?”我硬着头皮问。虽然有在乡镇工作的基层经历,但初次走进农户家中,我还是有点不知所措。还好有村支书的寒暄,让我有机会调整一下紧张的情绪。

哎,其他都还行,就是年纪大了血压有点高。”老人憨厚地笑着。

坐在席凳上,我也渐渐能和老支书聊起来了。了解到今年老支书70岁了,1973年到1993年任了20年村支书,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嫁到隔壁村去了。老两口平时就种点蔬菜,养了几只老母鸡,偶尔生了鸡蛋拿到镇上贩卖贴补家用,有时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会请老支书去做理事,赚点小钱。“老书记啊,您有什么困难要解决不?看能不能帮到您啥。”看着老支书碗里的几片青菜叶,我这样说道。

老人家是这样说的:“我做了20年村书记,我永远不会对党要求什么,党给我的我好好收着,党没给的我不会去要,现在有人和我说 “你看你,为村里干了几十年事,劳心劳力的,到老了才这么点钱,能干啥?你去政府吵啊,让政府多给点钱。”我是这样想的,全县有很多我这样的老干部,每个人都去闹,都去要,政府如何负担得起呀?现在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这些老村干部每年也能补贴几千块,每逢过年过节镇里干部还会来送温暖,送关怀,你们现在能来看我,来和我聊聊天,我已经很满足了。”听到这我动容了。“连心”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真情的交流,是一种朴实的关怀,老百姓并不期待你能给多少钱和物,只要你带着真心去看望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帮扶他们,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把他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去对待、去重视、去解决,那么你会发现其实老百姓的要求真不高,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回来时,走着一样的路线,却完全不一样的心情。一下午的走访是短暂的,但感受却是深远的。“四进四联四帮”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与情感体验,更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我很希望自己能更强大,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帮扶对象当前的困境。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真心希望通过这次帮扶大行动,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并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和谐与美好。(郭皓)

供稿:宜黄县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