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科技创新提速发力

16.08.2016  19:33

        “十二五”时期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的96.2%、技术发明奖的30.8%、科技进步奖的32.2%为高校获得;过去10年,全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第一完成单位),其中高校占70%;在刚刚结束评审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4个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7月下旬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高校所获优秀科技成果奖数量占全省奖励总数的38.3%,比上一年度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奖获奖项目占总数的50%……数据表明,高校已经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省高校在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产业升级急需人才的基础上,组建了重点产业创新平台,通过改革释放出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不断促使高校科技创新提速发力。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组织高校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加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新增“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10人、“千人计划”8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4名、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3个。通过这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领,全省高校科研创新有了雄厚的智力支持。

        我省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2011计划”,以高校为牵头单位,联合科研院所、企业等,组建了56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些中心围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协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共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高校牵头和参与建设的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11个,占全省总数的78.6%。

        为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委合作,在高校建立了“机械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等7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省教育厅还会同省工信委等部门印发了《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确定了49个省级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我省还出台《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入股创办企业;鼓励校企联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对科研成果转换显著的给予奖励。

        在政策激励和平台支撑下,我省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从生产一线中寻找技术难题作为科研方向,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开辟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ED发光管生产技术路径,为我省建立千亿元光谷产业奠定了基础;江西农业大学贺浩华教授育成了21个杂交稻新品种,在省内外推广7000余万亩,新增稻谷产量43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97亿元;江西理工大学万林生教授创造了铵盐工艺,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白钨冶炼和废水零排放,实现了钨粉和碳化钨的高效、低耗绿色生产,取得经济效益10亿元;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度科研成果转化效益达到2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