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最后一役:未及撤退的清军多葬身火海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60年一轮回。今年是“甲午”年。上个“甲午”年,为1954年;上溯两个“甲午”年,即1894年。120年前,爆发了丧权辱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分为“海战”、“陆战”。悲壮惨烈的“田庄台之战”,便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最后一役——
驱车赶赴田庄台
寻觅甲午末战场
出沈阳西南,驱车过辽中、台安、盘锦、大洼,便到了田庄台镇。
田庄台镇东北路东,一个广场的路边,矗立着一块锥形大石头,上刻“甲午末战遗址”几个红字。步入广场,但见南侧草坪绿荫下,卧着一方标志碑,上书“甲午中日战争田庄台遗址群(战场遗址)”;标志碑背后,写有“田庄台战场遗址”保护范围:“以石坐标为基点,东至辽河;南30米;西至二沙公路中心线;北920米以内。”标志碑东北侧,是一道青砖砌筑的炮台。炮台南北向,南北两端各有面西台阶,平面呈“凹”形。循南端台阶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门炮口面向辽河的清代铁炮。铁炮长1.3米,2003年出土于田庄台镇粮食管理所路边,为当年田庄台炮台的防务用炮。透过炮台垛口东眺,依依垂柳之下,浩浩汤汤的辽河平静如镜;辽河大桥横跨东西两岸。“田庄台战场遗址”,便紧傍辽河右岸(西岸)。
当地一位老者介绍说,田庄台镇位于盘锦市大洼县东南,是连接辽南与辽西的咽喉要塞,自古便有“先有田台,后有营口”之说。辽河大桥东端,便是营口地界。田庄台踞守辽河右岸,东邻营口,西连锦州,南望渤海,自古便是监控敌船由海上入侵内河的战略要津。
清军据守田庄台
惟有辽河作屏障
站在田庄台炮台之上,顿生思古之幽情。120年前的旌旗翻动、铁骑嘶吼、刀光剑影、枪炮轰鸣、滚滚硝烟,如在目前。
1895年3月5日,牛庄战役失败的第二天,清廷帮办北洋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探闻大批侵华日军向田庄台袭来之后,当即上奏清廷,决定率军回援田庄台。3月6日,清廷复电:“宋庆率全军回顾西路,是此时第一要著。”清军最高统帅、钦差大臣刘坤一,也认为退保西路是唯一可行之策。
田庄台在营口西北,是辽河下游的重要水陆码头,为营口至山海关的必经之路。然而,田庄台四面皆平原,一览无余,无山险可扼,仅有东面的辽河为惟一天然屏障。
当年,集结在田庄台的清军有:马玉琨“毅字右军”九营;宋得胜“毅字左军”五营;龙殿扬“新毅军”五营;李永芳“新毅军”五营;李家昌“新毅军”五营;程允和“新毅军”五营;刘凤清“新毅军”五营;姜桂题“铭军”十一营三哨;张光前“亲庆军”五营;刘世俊“嵩武军”八营三哨;梁永福“凤字军”五营,总计两万余将士。
尽管清军兵力并不单薄,但在营口、牛庄连吃败仗之后,清军士气低落,难当锐气正盛的侵华日军。更何况田庄台原来与牛庄、营口呈掎角之势,牛庄屏其东,营口障其南。营口、牛庄两地先后失陷之后,田庄台便直接暴露在侵华日军第一军、第二军的攻击之下。
火力侦察探虚实
清军还击露实力
侵华日军进攻田庄台的部队,为第一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第二军第一师团,共有步兵20个大队、两个中队,骑兵4个中队、5个小队,炮兵7个大队,工兵4个中队、两个小队,总共约两万人。与此同时,侵华日军还集中了109门各种大炮,有野炮、山炮、臼炮等,均由第一军炮兵部长黑田久孝少将统一指挥。侵华日军在一次战斗中竟然动用如此多的兵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陆战”中实为空前。
为打探清军的兵力及火力配备,从3月7日起,侵华日军开始对田庄台进行试探性攻击。当天下午,第三师团前卫司令官大岛久直,率领“三好(成行)联队”及炮兵,在辽河东岸炮击田庄台。宋庆派马玉琨、宋得胜、程允和迎战,致使侵华日军多人伤亡。
3月8日,大岛久直再次指挥第三师团前卫,逼近辽河东岸,令炮兵占领阵地,用12门野炮轰击田庄台。与此同时,侵华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二联队长富冈三造中佐,率领一个步兵大队,在野炮、臼炮掩护下,向田庄台进逼。清军排列在辽河西岸,向侵华日军猛烈开火。如此这般,便暴露了清军兵力。据此,野津道贯制定了进攻田庄台作战计划。
侵华日军总攻击
清军尚未识诡计
1895年3月8日下午3时,野津道贯来到辽河东岸张家沟,向各部队下达命令:明日早晨7时,向田庄台发起进攻。第三师团正面进攻;第五师团从赏军台截敌退路;第一师团从西南攻击敌军右侧。
此时,清军仍被侵华日军假象迷惑,尚未了解其作战意图。先是3月5日,桂太郎派野战炮兵第三联队第二大队长,率步兵一大队、骑兵一中队,从大房身渡辽河,侦察辽河西岸下口子村附近地貌,寻找可通野炮之路。侵华日军进村时,被清军包围。侵华日军强行突围,死伤29人。6日,宋庆命马队营官王殿魁,派人侦察侵华日军敌情。同一天,从营口逃出的商人告诉马玉琨,侵华日军约万余名步骑兵,已经来到牛圈子。再有,距田庄台约20里,有炮30门、骑兵两三百,想必侵华日军准备发动进攻。
果然,7日、8日两天,侵华日军连续从辽河东岸发动攻击。于是,宋庆决定,以辽河西岸河边为防御重点。然而,宋庆忽略了侵华日军惯用的“包抄”伎俩,未加防范田庄台西南方。
百余门大炮轰鸣
千百声霹雳惊天
1895年3月9日凌晨,侵华日军调集了91门大炮,在辽河东岸一字排开。炮兵第三联队长柴野广义大佐,负责山炮和臼炮;第一军炮兵部长黑田久孝少将为总指挥。
然而,清军在辽河西岸仅布置了20余门大炮。发现侵华日军麇集辽河东岸后,清军首先开炮。开始,侵华日军仅用数10门大炮应战。而后,91门大炮一齐开炮。霎时间,但见万条闪电从辽河两岸腾起;但闻千百声霹雳在硝烟下轰鸣。辽河两岸大地颤抖;辽河之中水柱腾空。侵华日军将大炮移到辽河东岸岸边,向清军阵地雨点般地倾泻炮弹。清军大炮总数原本就不足侵华日军大炮的四分之一,在侵华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下,清军大炮大半被炸毁;炮兵伤亡惨重。清军渐渐不敌。
正当双方炮战白热化之际,在桂太郎率领下,侵华日军第三师团已进至辽河东岸的立棵村。此时,桂太郎正站在一处高地的民房前观战。见辽河西岸的清军炮火趋于微弱,桂太郎便命令步兵第六旅团长大岛久直率前卫攻击。于是,侵华日军的三路人马,齐头并进向辽河进逼。看到辽河西岸田庄台房屋鳞次栉比,旌旗迎风招展,大岛久直立即令山炮中队瞄准清军阵地,速射榴霰弹。
宋庆命刘凤清、龙殿扬、李家昌、程允和等“新毅军”的将士们,在辽河西岸奋力抗击侵华日军。清军或在民房墙壁上挖枪眼;或登上河滩旁木船;或利用成堆的木材隐蔽,用连发枪激射侵华日军。大岛久直只好命令队伍散开,躲到辽河东岸小堤后,举枪与清军对射,并命令山炮中队改用榴弹,炮击清军防御工事。
辽河上游炮声响
日军下游渡辽河
此时,侵华日军奥保巩,已率第五师团前卫步兵第二十二联队至赏军台,准备渡过辽河,与第一师团合围田庄台,截断清军退路。
奥保巩来到辽河边下令:步兵第二十二联队渡过辽河上游,冲击清军左翼,进逼其退路;野炮及山炮列于赏军台东端,炮击清军阵地。瞬间,另一场炮战又在辽河上游打响。交战双方的炮声,如百雷齐发,仿佛天柱将裂,地轴已倾。清军大炮弹无虚发,每每落在侵华日军炮兵阵地附近,造成19人伤亡。为扭转不利局面,奥保巩催促步兵第二十二联队急速渡河进击。侵华日军渡过辽河后,在蔡家屯、曹家湾子附近,遭到清军阻击。原来,宋庆发现大批侵华日军在赏军台集结,便趁势包抄,亲自督战马玉琨、宋得胜,率军由东面围剿侵华日军。
继侵华日军第三师团、第五师团进攻之后,第一师团又从田庄台西南发起攻击。当天凌晨3时许,侵华日军第二旅团和一个山炮中队,从大房身出发,于黑营台以西辽河下游渡河,向田庄台西南进击,以断清军后路。山炮中队在辽河东岸大道左侧占领阵地,炮口直指田庄台。当天早晨6时许,西宽二郎率步兵第二旅团渡过辽河,向田庄台进发。
日军蜂拥过辽河
清军且战且退缩
当天上午8时许,侵华日军第二旅团进至距田庄台两公里时,西宽二郎命附属旅团的第三师团山炮中队,列阵于田庄台以西,炮击田庄台西南。
驻守田庄台西南的清军,是从营口逃回的蒋希夷等部,将士们人心涣散,早已无能力战,抗击不到半小时,便向西北撤退。于是,西宽二郎率步兵第二联队绕到田庄台以西,扼守通往双台子的大道,截断了蒋希夷等部清军的北退之路。清军溃不成军,或沿辽河西岸南逃,或冒枪林弹雨夺路北窜。侵华日军追击逃跑的清军。蒋希夷等部将士伤亡甚众。
此刻,宋庆正在田庄台东北指挥战斗。他登高瞭望,发现侵华日军“趋重西南”,便急调宋得胜飞驰接应。然而这时,侵华日军第三师团炮兵,已经摧毁了辽河西岸的清军防御工事;侵华日军步兵正乘机越过辽河小堤发起冲锋。由于当地辽河仅有500米宽,以致侵华日军迅速涌上辽河西岸。清军只能且战且退。
军与民葬身火海
田庄台夷为焦土
战至上午10时许,侵华日军从三面突入田庄台镇内。
眼见得军情危机,宋庆立即驰回督战,清军将士群情振奋,拼死杀敌。结果,新毅后军前营营官副将唐宗远、后营营官蓝翎千总何占魁,不幸中炮阵亡。此时,马玉琨仍督军,与侵华日军第五师团鏖战;宋得胜未能冲入田庄台镇内街道。不久,马玉琨独立难支,便下令撤退。不少清军来不及撤退,遂退入民房防守。
野津道贯下令,将可疑房屋全部烧毁。顿时,田庄台镇内到处起火,黑烟滚滚。当天上午10时30分,战斗结束。但大火却仍在燃烧,并且整整烧了一夜。10日早晨,田庄台镇已成为一片焦土。田庄台的居民和未及撤退的清军,大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殉国英灵垂千古
甲午悲歌警后人
田庄台镇西南0.5公里处,有座庄严肃穆的陵园。陵园坐西朝东,门前四柱三门汉白玉牌坊高耸。坊额书写“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左右边联为:“甲午沉沉望中烽烟神州远,旌旗猎猎梦里铁马辽水寒”;中联为:“热血化红磷,塞外云低田台雾冷悲国耻;英灵归绿水,关东月暗盘锦风萧壮族魂”。
墓园之中,三级台阶正中,矗立一尊3.99米高的清军将士塑像。塑像之后三级台阶之上,为殉国将士坟墓。坟墓后面,为长34.5米、高2.85米的弧形“田庄台之战”纪念浮雕。浮雕《重修甲午末战殉国将士骨墓记》中写道:“百岁已逝,千年更迭;硝烟渐远,犹然神气。”
“田庄台之战”殉国英灵千古。
来源:沈阳日报 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