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资源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咨询论证会在南昌召开

11.11.2014  18:16


2014年11月5日下午,江西省科技厅、中国工程院三局、赣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西理工大学共同在南昌组织召开了“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资源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咨询论证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副巡视员高战军,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圣泽,江西理工大学书记叶仁荪、校长罗嗣海、副校长温和瑞、杨斌出席了论证会。论证会由省科技厅副厅长卢福财主持。

论证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龙、干勇、何季麟、王海舟,钢铁研究总院李卫教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黄小卫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教授、深圳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鉴、同济大学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曾国锋等组成。
  江西理工大学叶仁荪书记致欢迎辞。他说,江西理工大学因国家冶金工业发展需要而组建,因赣州丰富的钨矿资源而建于赣州;近年来,学校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态势,取得了一些办学成绩,这些办学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结果,是科技、教育部门和赣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国工程院的领导、专家、院士等关心的结果。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有效的组织模式,也是欠发达地区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现实途径,叶仁荪表示将依托“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资源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不断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着力提高该中心对行业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争取把该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杨斌副校长从功能定位与组织架构、组建方案、建设内容、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及项目基础、实施目标等五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资源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
  经过专家提问、答辩与交流环节后,专家组形成了咨询论证意见,一致认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契合实际、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研究目标明确、经费预算合理、体制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协同创新体及其所研究的相关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方案所提出的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项目具有前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模式,项目研究开发目标明确、技术指标先进、研究方案合理,预期对稀土永磁材料、铜铝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有效拓展相关材料的应用领域,可进一步实现资源要素集聚,突破产业竞争格局,形成技术后发优势,推动城市集群发展。

此次论证会是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资源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工程院共建,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关键作用,整合江西省现有资源,围绕钨与稀土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为终极目标,联合国内大型企业、科研院所,打造创新要素有效聚集、面向全行业、服务区域经济的公益性协同创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