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别用“崩盘”来吓人
■一 帆
周末的时候与上海同行小聚,问及新婚后是否购房,本来八卦正酣的情绪明显转为沮丧:“本来都快看好了,准备下决心买,可转眼就涨价了,还没了房源。”这也暗合了王健林的话,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18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房地产绝对不会“崩盘”,一线、二线城市的楼市是没有问题的。至少,从笔者自身感受而言,北京、上海的房价也仍然坚挺。
其实,“崩盘”这个词,应该是从证券市场上借来的说法,原意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证券大量抛出,导致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无限度下跌。而业界关于房地产“崩盘”的忧虑应该是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的数据。
最新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增速比前11个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4595亿元,增长0.4%,增速回落了0.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4.0%,商品房待售面积创新高,达71853万平方米。
在解读GDP增速时我们常常会解释,由于我国经济体量增大,一位数的增长率看似比前期两位数的增长率下降,实际上却并不意味着GDP绝对数量的降低,相反是正增长。那么同样道理,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增速的环比下降是不是也并不意味着绝对数量的减少?上述地产投资的数据顶多是表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减弱,也与整个经济增长放缓显示出同步,而与“崩盘”的目标怕是相去甚远吧。
至于待售面积创新高,也不意味着“崩盘”。结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来看,总体房价环比继续小幅上涨。新房环比综合平均涨幅与上个月相同,其中,价格上涨的城市有39个,比上月增加了6个。由于各城市供需状况各不相同,城市间房价分化现象仍非常明显,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涨幅明显,尤其是深圳的涨势迅猛,去年一年涨近5成。而与此同时,众多三线、四线城市房价则处在下跌的泥潭中。悲观地看,按照某开发商的说法,“一些(三线、四线)城市的房子只有炸掉一条路了”,乐观地看,这不是市场之手发挥作用的结果吗?这不是当初盲目追求利润不考虑市场真正需求的后果吗?就算为学习市场规律而交的学费吧。
况且,房地产投资方面增速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另一方面,地产行业的销售数据根本不是想象中“崩盘”那样的灰暗。一份亿翰智库发布于搜狐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30家典型房企全年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中,有15家(含万科)完成全年业绩目标的90%。其中保利置业、龙光、金茂、新城、旭辉以及华润6家企业已超额完成全年业绩目标,恒大将2015年销售目标由1500亿元上调至1800亿元,调整后目标完成率仍高达97%。这简直用一个“好” 字都不足以表达了。
总之,房地产市场确实表现出投资增速下降和结构性分化,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此应该由客观的认识和清醒的应对,借用源于证券市场的“崩盘”来吓人,未免有点儿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