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警惕卒中风险 抗凝治疗是关键

08.06.2015  16:08
原标题:房颤患者警惕卒中风险 抗凝治疗是关键

  人民网天津6月8日电(许晓华)“房颤(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6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万征在“中国房颤日”活动上介绍。

  据统计,在中国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患病人数已达数百万,已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5倍,并且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

  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指出,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然而,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前全球房颤卒中高危人群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为34.4%,而中国仅为13.5%,而且抗凝治疗也不规范。

  据悉,阿司匹林是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胡大一指出,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它并不是抗凝药物。经典的传统抗凝药为华法林,抗凝效果明显,但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均已在我国上市。胡大一介绍,对三种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的间接比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阿哌沙班在降低房颤患者出血发生率方面表现更优,而且与阿司匹林相比,它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胡大一和万征指出,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房颤导致的卒中,但提高公众对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预防意识和建立主动为房颤患者提供卒中预防指导和服务的体制、技术和团队一样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