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保安都会有进入名校的好归宿
2017年3月,浙江大学公布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其中管理学分数线为355分,刘小平再一次面临考研失败的现实,而这也是他距研究生梦最近的一次。与以往的心境不一样,这一次,看到成绩的他心绪难平,遗憾不已。他不愿意跟身边任何人讲话,半个月才走出“失败”的阴影。
同样的放榜时刻,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苗仁杰,想必又是一番况味。媒体选择和聚焦热点,既会饶有兴味地关注考研成功的保安苗仁杰,也会不遗余力地关注考研失利,岁数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刘小平。
刘小平12年的考研路,足令人唏嘘不已,其“保安”的身份,也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保安这一职业,如实概括、包含和规定了他的工作内容,正因为这个职业太切合普罗大众的工作境况,他十二年如一日地追逐和坚持考研,才更容易在人群中激起共鸣,反之,唏嘘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在自诉衷肠?
人入中年的刘小平,比年纪轻轻的苗仁杰,更多了一种岁月长青,人已沧桑的滋味,这或许也是其不如往常,半个月才走出“失败”阴影的原因。可现实往往是坚硬的,并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考研失利已经成为事实,而且继续在人生路上阔步的刘小平,也只能一如既往地投入生活的洪流之中。考研对从事保安工作,已经步入中年的刘小平,真的值得吗?这也许是人们最想问的,但个体层面上的自主选择,拔高在社会层面上做出探讨,实在没有必要。刘小平的选择,只属于刘小平。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生活是一本启示录,它不会让所有的保安,都会像暖心的新闻叙述一样,把每一个能够满足和贴合我们想象,可以释放我们同情的群体代表,比如“保安”们,都如人们所愿地送进名校,得到一个世俗眼中的“好归宿”。生活的本来面貌,就是浙江大学对刘小平做出的表示:支持他的考研路,但分数是前提标准。
考研和刚刚过去的高考一样,是一场千军万马的选拔性考试,注定花开花落,各有悲喜,拦在门外的人,并非就沦为个人价值获得与实现的“门外汉”。反观人们对保安所持的天然同情,抛却这份为真情感动的外衣,对职业的高下之分,显然还在社会的潜意识中,滞存不去;而对与高学历、名校生绑定的一些“荣誉”意识,也需要归于理性平淡。
不是所有弱势的群体,或者工作不够舒适满意的人们,都需要社会投去同情的目光,而弱势群体基于个人理想的鼓舞,持之不懈地在一件事情、一个目标上发奋用力,勇于求进,这份感动和钦服倒是可以拿来分享传递。只有坦然地看到所有生命的起起伏伏,才能读出生活冥冥之中为每个人埋下的悲欢伏笔,这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意义追寻之旅,而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有大片的未知与留白,足待开拓。
文/白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