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 心里不慌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繁忙期,上高县泗溪镇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形式进行规模化育秧、种植,并为水稻种植大户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形成规模化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泗溪镇塘下村合作社农户在稻田里为插秧机添加秧苗。罗海波摄
赣州市章贡区——打好守护“米袋子”组合拳
今年以来,赣州市章贡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从破解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紧缺等制约粮食生产的瓶颈问题入手,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打出一套守护“米袋子”的组合拳。
当好“领头雁”。章贡区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秧苗配了多少?”“请翻耕机一天多少钱?”“一天能种多少面积?”“现在还有没有什么困难?”……督导组成员不时向农户询问相关问题。3月以来,章贡区建立了春耕生产督导小组,形成了“区领导挂村、镇干部包组”工作机制,区领导常态化下沉到春耕生产一线,面对面了解种粮成本、土地流转、农户耕种等情况,让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
用好“硬杠杆”。种粮收益不高,这是导致不少农民种粮积极性偏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章贡区从政策鼓励、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农户种植意愿,扩大粮食耕种面积。为了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该区专门出台了农业主导产业奖补政策,对水稻、红薯、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进行奖补。“奖补资金提高了,我们种粮比以前更有底气了。”该区沙河镇罗坑村种植大户凌卫冬介绍,今年他新承包了30亩地,种植面积增加到100亩,并且全部用于种植水稻。
当好“田保姆”。“‘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能否取得丰收,关键在于种子的好坏……”目前,在章贡区沙石镇龙埠村的种子推广会上,当地农技专家及时为农户普及选种知识。为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章贡区树牢“亩产论英雄”理念,切实当好农户粮食生产的“田保姆”。该区从提升服务入手,既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又组织农技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当地采用分片包干模式,专门抽调了区、镇两级农技人员28人,组成3个专业服务队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选购种子、化肥等农资,宣传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切实为春耕生产解难题、出实招。(王潍)
上栗县——好政策助力早稻生产
今年以来,上栗县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推进落实,多举措推进春季早稻生产工作。
高位推进,突出稳粮种粮。上栗县始终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多次召开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专题部署会,将全年粮食27.64万亩和早稻1.9万亩生产任务下发至各乡镇,逐级签订责任书,督促各乡镇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田块和种植户;并主动加压,将早稻生产面积增加至3万亩。截至4月26日,上栗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25500亩。
夯实春耕基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栗县已完成2021年度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县本级财政再统筹3000万元,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目前正开展招投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开展耕地撂荒治理,已派出3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县撂荒耕地进行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营造“农民有实惠、粮食有保障”的春耕生产氛围。
抓好制种,保障农资供应。上栗县充分利用网络、“屋场贴心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土地流转,统一规划适宜制种的地块。全面落实萍乡市分配的制种面积,将今年8000亩制种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户、到田。为稳定农户种粮信心,上栗县从农资价格入手,及时调度。截至目前,该县已储备碳铵、磷肥、复合肥、配方肥、尿素等化肥4800余吨,农药20余吨,农膜260余吨,早稻种子80余吨,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陈勋洪 陈静)
修水县——“四早”措施助力春耕生产
春进一日,日暖一分。春耕生产一刻也不能耽误。今年以来,修水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早谋划、早到位、早准备、早服务,扎实有序抓好早稻生产,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
高度重视早谋划。修水县多次研究部署今年的粮食生产工作,2月中旬就制定并下发了粮食生产工作通知,将粮食生产计划分解到各乡镇,把早稻生产面积全面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田块,今年该县早稻生产任务9.3万亩,已分解落实到户的面积9.8万亩,任务落实比例达105.38%。
政策落实早到位。在落实好中央、省、市惠农政策外,修水县研究制定了稳定粮食面积、防止耕地抛荒、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惠农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鼓励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种植早稻。县财政专门安排了4000万元资金对粮食生产和防止耕地抛荒进行奖补。
农资农机早准备。春耕备耕开始后,修水县坚持每日对农资情况进行调度,畅通春耕农资运输通道。春耕备耕期间,全县储备种子15万公斤、化肥3500余吨、农药150吨、农膜80多吨,保障农资供应充足。加强农业执法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杜绝假劣农资进入生产环节,确保农资价格稳定。
技术指导早服务。修水县和省农科院成立博士工作站积极开展产研对接,对该县粮食生产精准施策、精细研发、精深服务。日前,省农科院专家一行18人到修水县开展早稻生产技术培训,并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李兴冉)
鄱阳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鄱阳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抓紧抓实抓细春耕备耕暨早稻生产工作,截至目前,鄱阳县已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120万亩早稻生产任务。
开春以来,鄱阳县高度重视早稻生产,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乡镇,跟踪调度,督促指导,及时掌握春耕生产进度,快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该县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每亩20元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40元用于早稻补贴,共安排了2400万元扶持早稻生产;开展下乡助春耕活动,县有关部门抽调百余名干部组成巡回指导组,下沉到乡镇进,村组、到田头,服务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县农业农村部门组成10个早稻生产工作组,会同县农调队深入基层指导和督促调研,实行每周一督查、一通报,确保春耕备耕暨早稻生产取得实效。
目前,鄱阳县基本完成2021年度12.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整合3000万元资金重点修建300多座山塘及泵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服务督导。鄱阳县针对水稻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发展趋势,聚焦水稻集中育秧、机械化移栽的关键堵点,探讨研究了毯状、钵状相结合育秧的发展方向和统一催芽、分散炼苗的运营模式。该县已建成4家具备一定规模的水稻育秧中心,已与本县种粮大户、周边零散小户以及星子、余干、万年等县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签订了早稻育秧供秧4.88万亩、机插3.74万亩、机耕2.1万亩服务合同,并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做好春耕生产农资调配供应。该县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采取“点对点”供应与配送,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推行“不见面”服务,全力保障农资储备与调运。(杨智钦)
万年县——多措并举抓好早稻生产
4月以来,万年县坚持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制,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县乡两级投入早稻生产扶持资金900余万元,多措并举打好早稻丰产丰收“组合拳”。
全程机械化助春耕“降成本”。3月上旬以来,万年县掀起春耕春播热潮,该县耕田、插秧等各类农机保有量5000余台,大大加快了耕播进程。背负式电动施肥机、测深施肥机、施肥打药一体化无人机等施肥、喷药器械3600余台(架),成为种粮大户手中“利器”和春耕春播、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的“主角”,种粮更加轻松高效,种植成本大幅降低。
种粮大户带头进行双季稻“扩面积”。万年县34万亩高标准农田成效日益显现,高标准农田做到哪里,大规模流转跟进到哪里,该县土地流转率超过80%。据统计,该县50亩以上种粮大户1670余户,早稻种植面积占全县的75%,生产商品粮占比超80%。截至目前,万年县早稻播栽面积达23.5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到任务。
推行化肥农药减量举措“保生态”。大力推广冬种红花草固态增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深施氮肥防流失、“有机肥+配方肥”增效、土壤酸化改良等技术措施,助推化肥减量,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该县化肥施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完成冬闲水田耕沤灭螟面积27.9万亩;创建6个绿色防控示范点,示范面积1万余亩;签订水稻统防统治服务面积21万亩;大力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累计举办培训54场次,培训种粮大户等种植主体2080人次。(程飞虎 陈化寨)
眼下,进贤县早稻田的直播已基本结束,机插和抛秧移栽正在进行中,直播面积已达46.5万亩,早稻生产任务全部完成。今年以来,进贤县通过无人机飞播、机械化育秧、机插秧等“机器换人”行动不断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大助推了早稻生产高效开展。
科学育秧是高效机插、移栽播种的基础。曾经的传统育秧方式播撒谷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种粮成本很高。今年,为有效推进集中育秧工作,进贤县拿出300万元资金补贴当地的集中育秧企业和合作社,有效解决了传统手工育秧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和产出效益低等问题。据统计,该县育秧面积达3300亩,实现了机插、移栽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今年早稻生产机插率达到八成以上。
为加快春耕步伐,在疫情下抢农时,确保早稻生产保量稳产。进贤县高度重视水稻机械化生产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农业部门主动作为、切实履职,采取技术培训、田间示范、培育扶持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及支持跨区机插、托管机插等服务方式,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入春以来,进贤县早稻集中育秧快速推进,插秧机械推广持续向好。今年,该县机械化育秧播种的规模比往年更大,早稻机插秧面积比去年增长30%左右。(郭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