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乱两岸服贸协议的“懒人包”
4月10日,台湾“反服贸”学生团体在占领“立法院”23天后退出。此前,学生们还曾冲进台湾“行政院”,被警方驱离。这个法外举动,撕裂了台湾社会。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6月21日由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上海签署,至今躺在台湾“立法院”未能审议通过。服贸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大陆对台开放共80条,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条。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服贸协议完全是为台湾经济的未来;区域经济整合是全球不可挡的浪潮,如果不面对、加入,只能等着被淘汰,台湾不能再等了!
服贸协议受挫,与台湾中小业主担心岛内民生受冲击有关,也与长期以来大陆形象被妖魔化有关。而这次台湾对服贸协议的宣讲不力,民间利用新媒体对服贸协议作出误读甚至曲解,误导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认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服贸协议涉及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及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准确理解。但参加街头抗议的大学生鲜有通读过挂在网上的协议全文。网上疯传的解读版本,主要出自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郑秀玲制作的“懒人包”--《两岸服贸协议对“我国”的冲击分析》。
台湾经济部门曾列举出“懒人包”的五大谣言、十大错误。“懒人包”号称3分钟让人了解服贸协议,却危言耸听、混淆视听。例如,台湾媒体分析:“懒人包”认为,举凡杂货、小吃、面包、眼镜、金饰等上千种行业都会被陆资取代,而实际上这些批发零售行业早在4年前就已对陆资开放,迄今并未出现“遍地陆资”的情形。协议不涉及开放大陆劳工来台打工及大陆人士投资移民,但仍被形容为只要“爸爸挂名餐厅老板、妈妈是厨师、儿子是会计,就可全家移民到台湾”。事实上,一家餐厅在台湾投资要30万美元以上,最近一年或前三年平均营业额必须达新台币1000万才能申请来台签证,且主管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学士或硕士学位,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才可申请来台。
“懒人包”:网络时代的“脑外包”
“懒人包”发源于美国的www。Newsy。com网站。2009年,该网站推出一种网络新产品--新闻“懒人包”。顾名思义,它是为“懒人”服务的,在现今大众传媒的海量信息中,用图像和视频课件的方式梳理出新闻概要,帮助受众用最短时间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问题的核心。
网站的标语是:“听众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敏捷!”但实际上,“懒人包”在方便受众的同时,也养成了受众被动接受的习惯,容易被“懒人包”制作者所蛊惑。
“懒人包”在台湾大行其道,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像《乌克兰风云三分钟看懂》《反核懒人包!别让台湾变成下一个福岛》,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各种政治势力也注意到这一新媒体产品的文宣效应。年轻人信“懒人包”有时等同于“脑外包”,把具体的经济、民生问题“政治标签化”,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渲染“反中”“恐中”“仇中”情绪。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连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曾想拉拢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搭档的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也看不下去了,向媒体展示自己花了2天时间制作的“彭七点懒人包”,亲上火线反驳传言,力挺服贸协议。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