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为民的一面旗帜

15.11.2019  10:40

7月中旬以来,江西持续少雨,赣鄱大地忍受焦渴,旱情严重,近日,记者走进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了解情况。

我们栗溪有2000多亩田,用的都是二支渠的水,他们(指灌区管理员)清沟清的好,现在上面来的水基本上户户都通得到”,新圩镇栗溪村委姜木华说道,紧接着,马塘村委的曾志平补充了一句:“现在管也管得好了,原来放水是有水来放到无水止(放到无水可放为止),现在不同了,现在放水都要轮着来,没有人乱来。”在附近村民、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青原灌区管理站。

 

青原灌区管理站成立于1976年,灌区内共有4个乡镇,10万余人,覆盖农田10万亩,灌区通过总长79千米的5条干支渠,源源不断地将白云山水库的水送到千家万户的农田中,针对今年出现的严重干旱情况,他们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确保灌区内农田灌溉基本未受影响。

一是灌区管理站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清理渠道内的垃圾、淤泥、杂草等障碍,加强渠道的巡防,一旦发现渠道内出现塌方、漏陷等险情立即处理,保证渠道的完整和畅通。二是实行轮灌制度,该灌区管理站主动与白云山水库管理局和益区乡镇政府共同商确轮灌方案,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合理分水。三是启动农田用水督察月,强化输水、取水、用水全过程的监管,在每一条渠道上安排督查人员,监督渠道工作人员,确保放水取得实效,坚决杜绝“上游水哗哗,下游眼巴巴”的浪费水现象,做到应灌尽灌,节约用水。四是发放便民服务卡,方便灌区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群众旱情,解决群众实际用水困难,实施精准补水。五是发放了抽水机等抗旱设备,针对部分地势较高的农田,自流灌溉无法到达,通过抽水机抽水可以满足这部分灌溉需求。

采访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灌区管理站在服务群众保灌溉,发挥水利抗旱作用的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些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先进事迹。

今年61岁的郭厚法是高田镇横坑村委山塘村的老支书,他有点激动地说道:“我们都打心底里感谢灌区管理站,这个话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你可以到我们横坑随便去找人问,没有人不说我们这个灌区管理站好的。”话匣打开,他还娓娓道来了一个发生在不久前的真实故事。

今年6月9日,青原灌区塔下渡槽(建于1973年)因年久失修,被大水冲毁倒塌,而这个时候恰好正是农民“双抢”的时候,渡槽一倒,供水必断,水源一断,就意味着渡槽下面上百亩的第二季晚稻无法栽种,村民们本已怀着绝望的心情,做好了放弃的准备。但灌区管理站王良旻书记得知此事后,当机立断,迅速向上级汇报并立马组织抢修,“双抢”是农田用水最大的时候,也是灌区工作人员和老百姓最忙碌辛苦的时候,面临突如其来的抢修任务,别人不愿上,王书记就带着管理站9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冲在前面干,成功抢修了渡槽,保障了上百亩农田的二季晚稻未受影响,修好的渡槽在后期的干旱中也持续发挥着供水灌溉的作用,渡槽将汩汩的清流注入原本即将荒废的农田,挽回了农民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受益的村民们感动不已,他们自发来到管理站送上一面鲜红的锦旗,以表感谢。

 

像这样的锦旗在管理站还有很多,每一面锦旗背后或许都有一个这样鲜活感人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必然凝聚着青原灌区水利人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