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报头版头条:探寻国企改革的江铜路径
2017年4月13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当共沐政策东风时,同行业间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谁会被迫落伍出局?
我国铜业领军企业——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财年业绩公告显示,依托公司不断强化内部成本控制,挖潜增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至202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9%,这是在消化价格下跌因素带来的11亿元损失的前提下达到的。
始于2011年的行业调整期,铜价再度经历过山车,LME铜价从10190美元的高位最低跌至4318美元,跌幅58%,全球铜生产商纷纷加入看不见的成本博弈战,增产、提高资源回收率、压缩人力与管理成本,剥离高成本矿山等等,目的似乎都在于将成本降至极限。
正如江铜总经理龙子平对记者所说:“世界上的竞争归纳起来就两句话,要么成本更厉害,要么手里有独到的。”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江铜站在了改革前列,积极寻找路径巩固成本及其他竞争优势。2017年,是江铜视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时机同在的一年,也仍是攻坚之年,抓改革、推创新,是他们为今年写下的主题词。
改革创新的江铜探索
2014年,受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影响,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为打造国企改革的“江西样板”,江西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启动。江铜作为江西工业领头羊和“自主拓展、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改革试点,被寄予厚望。
彼时,恰逢国家提出“全面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但与之相反的是有色金属行业普遍面临国企改革步伐较慢,发展活力亟须增强的问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仅占全行业的6.5%,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7%。无论从自身需要,亦或是行业担当,变革求新都是江铜的责任所在。
但是,先试先行考验着改革的智慧和勇气。如何当好“运动员”,正确承接权力?如何将承接的权力恰当对内下放?
原则只有一个,市场!遵循市场逻辑。
“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将更加理性,商品价格会理性回归,以往背离商品价值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龙子平清晰地认识到,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下,剩者为王,而变是先决。
多年来,国有企业普遍因历史包袱重、上交税费多、履行的社会责任多、机制不灵活等诸多原因,造成了高成本的顽疾,导致了竞争力下降。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国企改革,也步入深水期。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因为触动“蛋糕”而倍加艰难。
“资源,只向头部集中。我们每一天,都是在积蓄力量,为在竞争中取胜。这一次,如果江铜不能把握住改革的机会,未来我们将难以应对各种挑战,甚至逐渐走向倒退、衰败。”龙子平推进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
在慎重的自审下,江铜最终确立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为取向、以提质增效为路径的独特改革道路,科技研发、管控模式等影响竞争力的改革“硬骨头、深水区”被一一梳理出来。
澳籍华人任翔博士是与江铜签约的第二个项目经理,拥有最前沿的信息化、大数据技术。他负责的项目“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2月通过专家审核,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个项目被列入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投资计划,预计2018年建成,总预算1.5亿元,其中国家拨款3000万元,将填补我国在矿山生产制造上应用“互联网+”的空白。现在,常驻江铜研究院公司的他,正在工作站构思如何将矿山的流程、复杂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语言。
尹启华,江铜银山矿业总经理,近几年持续低迷的铜价让这座老矿山陷入亏损,性格坚毅的他信奉“换一个角度,就可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大胆实施科技创新。传统意义上,在进入选矿前,大块的矿石需要在矿用“滚筒”——球磨机中加入钢球作为介质,通过两者的碰撞将矿石变小。在银山矿业,这个传统一度被“顽石”替代,也就是很硬的废石头,但每天需要的石头量高达12吨!2016年,银山矿业确立《立磨介质替换,降本增效》研发项目,将纳米瓷球首次应用于有色矿山行业。这一变,实现净利润440多万元,每天的介质用量也从12吨降到十几公斤,申请的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中。在2016年江铜“双创”大奖的评审中,这一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奖金30万元。另外,根据江铜科技成果转化办法规定,整个研发团队可以分享项目收益的10%。
“科研体制的改革是影响创新力的关键,所以我们从制度率先发力。”建立科研项目经理制,全球范围内寻找前瞻技术的“同行者”; 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让更多科研人员以“智”受“惠”;设立“双创”大奖,重金鼓励创新创效。
与科研体制改革同步的,还有管控模式和绩效模式的变革,如完善“充分放权、有效监管”模式,加强对子孙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实施模拟市场化考核、营销体制优化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坚持因企(单位)制宜、一企一策的组织绩效考评;健全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修订《高风险经营类业务管理办法》,强化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人力资源优化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降负减压、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做精主业……
两年时间,江铜在行业寒冬期的大跨步变革,既雷厉风行,也春风带雨。改革最终奔向的是发展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提质增效的江铜样板
“江铜有2万多名员工,其中1.8万人从事矿业,从0.2%到99.99%,这个过程很长,但最终还可能赚不到钱,做实业真的很难。”龙子平的感叹,也是这两年制造业的共同心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
借着这股东风,江铜瞄准“提质增效、强身健体”,积极打造江西国企提质增效的“江铜样板”。
“企业在困难的情况下,要指望产品价格回升,看不到,也左右不了。你能做的,就是节流和开源,我们的节流就是提质增效。”2016年,龙子平给下属部门与单位开出的提质增效总考卷是——3.02亿元!
这个数据在130多条措施的层层细分下,被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一场全员额、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和挖潜增效,在江铜深入进行。
对标管理,被称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首。但江铜的对标,绝不是为赶这个时髦,而是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江铜德兴铜矿是正在开采的亚洲最大露天铜矿山。2016年,该矿再次确立了12个对标项目,19项具体指标,“降成本、提效益”成为新的着力点,全年对标同比新增效益2608万元。“我们可以以大矿自居,但从不敢自满。”德兴铜矿矿长管勇敏希望借助对标,实现流程效益最大化,保持生产经营持续向好的态势。
在江铜持续的全球比对、改进、创新中,所有最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不断刷新,铜冶炼指标保持行业领先,铅锌冶炼指标实现跨越,矿山对标指标持续优化,把准了江铜转型升级的脉搏。
多元化投资成为新的利润贡献点。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加速融合、升级下,江铜寻求到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跨行业协同效应。上海国贸、金瑞期货、财务公司等金融贸易类子公司盈利能力继续上升。
最终,大家交出的答卷是——3.8亿元,超额7800万元。
“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赢得市场和对手的尊重。提质增效,就是我们变强的路径。”对于过去一年提质增效交出的成绩单,龙子平给出的评价是“满意”。2017年,龙子平对提质增效的要求是“常态化”,瞄准开源节流、增收增效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向,继续精准发力。
扭亏增盈的江铜实践
长期以来,亏损问题是社会对于国企的诟病之一。但是,由于承担了就业、社会稳定等诸多责任,国企转身不易,断指求生更不易。控制亏损面,培育造血力,成为这一轮国企改革中众多企业的发力点,五矿、中铝等多家央企纷纷提出止血目标。
在江铜,铜加工板块和铅锌板块中的5家企业,已多年大幅度亏损,直接拉低了公司利润率。
“再不止血,不要说铜行业盈利之首的地位不保,就是公司年度业绩答卷都可能是负数。这样,江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印象分将大大受损,这种隐形的损失我们承担不起。”对龙子平而言,比提质增效决心更为坚定的,是他对于扭亏的决定。
2014年,江铜向省国资委立下“军令状”,用三年时间,让上述五家企业减亏6亿元。当年5月,一项由龙子平直接牵头推进的工作制度,让公司高层与困难企业定点对接帮扶,用制度倒逼责任落实。自此,这场自上而下的“止血行动”开启大幕。
公司层面强化精准帮扶,倡导减亏提效、增亏减薪。2014年5月以来,龙子平主持召开挂点帮扶工作会13次,平均每2个半月一次。每一次会议,就是对帮扶工作的阶段总结,对问题的处理与协调。与这些强激励硬约束措施同步的,是公司对这些亏损企业“止血能力”提升的高度重视,先后投入6.58亿元为这5家公司的产业升级创造硬件条件。
各困难企业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扭亏攻坚,向控成本、提质量、提效率发力。
九江铅锌公司将“剥成本”的概念深入人心,揪住电费、阳极板两大成本“牛鼻子”,实行成本弹性管理,以此推动基层成本管理更加精细;以效益指导采购,对每一笔原料做好采购效益测算,原料采购综合绩效明显提升。“一定要算好了再干,盲目低头干,累死了也没用。”总经理彭国诚强调企业必须回归价值创造的本原。
江铜—耶兹铜箔有限公司,同样是曾经的长期亏损户。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他们将生产品种进行大幅调整。“过去厂里主要生产25微米至35微米之间的常规铜箔,如今坚决限制低端常规铜箔接单量,腾出产能转移到轻量化、薄型化新产品上,加工费比常规铜箔高出50%,还提高了市场话语权。”铜箔公司董事长肖炳瑞说。
上下齐心的扭亏措施累积效应下,2016年,江铜进入一轮扭亏收获期:铜箔公司、加工事业部(南昌片)、金德铅业三家企业率先扭亏为盈,合计实现利润1.18亿元。
“这只是个开始。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仅限于扭亏增盈的短期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变革,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保持竞争优势,这也是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龙子平将2017年定为打好扭亏脱困“决胜战”之年。2月14日,新年第一次挂点帮扶工作会拉开了2017年的扭亏脱困序幕。
“中国制造业的新常态就是要向低消耗、高环保、优品质方向发展,靠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来获得短期效益,必将被市场淘汰。”江铜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民坚信,通过持续的改革和精准的提质,打造出更加健康稳固的“身躯”,江铜就能把握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机遇,真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