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一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
编者按: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敢于担当,拿得出魄力——一论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着力》。文章指出,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是一种发展能力,也是一种领导责任。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现将文章内容刊发如下: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要求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这是对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又一次丰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改革的方向次序,也再次指出了推进改革所应有的精神状态。
营改增改革又有新动作、养老保险制度加速统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工作抓得比较紧,改革势头比较好。良好发展态势的保持,体现了“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的智慧和决心;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考验着不失时机推进改革的责任和担当。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指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改革不是锦上绣花,而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改革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敢动奶酪、敢碰问题。如果少了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儿呀,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发展如何推进、改革怎能深化?
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千担当、万担当,不推进改革就是没有担当。是观望彷徨,还是时不我待;是大而化之,还是精确制导;是一动不如一静,还是敢于向自己开刀,不仅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评判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的重要标尺。
敢于担当,是一种发展能力。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我们强调担当,不是提倡有勇无谋,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换言之,既要敢于改革,也要善于改革。在推进改革中,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要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敢于担当,也是一种领导责任。责任是否明确,决定改革的落实。强化担当意识,需要建立“改革责任机制”,只有真正做到明晰责任、明确分工,奖励尽责者,问责失职者,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激励改革创新,防止消极懈怠贻误改革时机。对于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要抓紧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出台一个。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回首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凭着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航船才得以劈波斩浪、一路向前。今天,面对深水区和攻坚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我们就能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不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责任编辑:刘顺祥